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黔易库 医易同原 人天合一 智库名家 地球村 高端论坛
举报电话:13628562406  邮箱:1156356446@qq.com
点击排行
·日核污水排海罪 麻福昌821
·壬寅过去癸卯来,自强不息莫懈怠973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章程3726
·为何炒作伪国学  麻福昌3584
·人天合一新理念  麻福昌4819
·“美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读后4923
·太极诗词 麻福昌4835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入会志愿书(新)6440
·综述附件(历史记忆)52
·调研图之一108
热点图片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

第一宝典易经奇 何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易同原 >> 地球村 >> 正文
荐【我与贵州的故事】致读者 麻福昌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80    更新时间:2014-08-06
 

   荐【我与贵州的故事】致读者

                      麻福昌

牛物事境情掠怀,乐享黔门原生态。

易冠东西中南北,主客贵贱何须别?

水抱山环仙境嗟,兰馨桂馥荷洪载。

裒多益寡向未来,人天合一同安泰。

    编者注:在我的QQ里收到下面的获奖作品,应发件者要求特在我们网站http://www.cnyijing.net转载(网页地址/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8),并附上转载者释读之辞以飨读者。麻福昌

【我与贵州的故事】

故土上生长的恋歌系列散文

作者: 郝珍昌  编辑: 郭邱磊

来源: 金黔在线2013-08-08 08:12   

 

本文荣获:

纪念贵州建省600年系列活动——“我与贵州的故事”征文大赛征文优秀奖

       (推荐人:思南县图书馆李海2014-06-12

 

  小溪

  瓢泊的日子不时回头,响应故乡遥远的呼唤。它是我一生无法达到的高度,只有在那里,才有真正的黑夜和白昼,真正的天空和大地,真正的炊烟和乳汁,真正的感动和善良。

  都说郝家湾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那四合天景大院,精美壮观的石碑,突出了古代工匠那精雕细刻的高超艺术,里面用金子磨成的底板,碑上刻着对联“水抱山环开吉壤,兰馨桂馥荷洪床”。小溪的水清澈透明,玉带似的从山洞里飘来,从寨中穿过,长年累月,永不枯竭,养育着故乡人。溪底用石板铺就,溪边有光滑的石梯,妇女们用棒槌洗衣敲打的声响抑扬顿挫,像一首自然流淌的乡村诗歌,配有小溪哗哗的流水声,清华大学教授到此赞誉:这里山清水秀,深山一股清泉从寨中穿过,非常和谐。可谓小桥、流水、人家!

  游客们来这里彩光、写生,总会不顾旅途疲劳,忙到溪边掬一捧甘醇的山泉水,滋润远道跋涉的燥热心田,洗亮被城市的烟尘黯淡已久的疲惫双眸。记得小时候的我,成天光着脚丫,拿着竹箕和小桶,到溪里捉鱼,鱿鱼棒、青鱼最为常见,若是捉到直接破肚子,放点盐,用南瓜叶包着,谷草系起,放到灶膛里烧,几分钟就熟了,味道鲜美,特别养人。这里螃蟹甚多,随手搬开溪水中的大小石头,都会爬出一两只,大白天很难捉到。夜晚用手电筒照,捉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一晚上可以捉到一大盆,是盘中美物,酒中佳肴。小溪的水甘冽醇厚,螃蟹也特别硕大肥美。

  小溪一遇汛期时节,就会变成河,溪水漫过沟渠,淹没石板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这时也能喝到清澈的井水,就是现在的“清不染尘”。朝相祖公修立佳境却是一为明志,即为官应如井中之水,无论外面的大流是如何浑浊,可一定要让自己不受影响;二是以志不朽,名传千古。小溪一遇汛期时节要淹没几百亩良田,到头来会颗粒无收。基于此种困境,在道光二十二年修“中流砥柱”,还在溪边栽了一排柳树,以挡住洪水的去路,从此,故乡人才有丰收的希望。

  小溪深爱着故乡,用清澈甘露滋润着山涧万物,在大山深处找到了演绎自己生命流程的最好方式。它是故乡的一幅画,朴素却又生动的姿态,无人能够描摹,是大山的一首诗,简单却又奇妙的韵律,无人可以捕捉。

  石板路

  据说当年祖先从山东远道而来,这里到处是悬崖峭壁,石头一层一层的,质地坚硬。于是他们依山筑室,打成一个个像样的宅基。同时用它修围墙、地嵌、阶檐坎、石魔、石缸、石碑、石板路、坡改梯等。

  石板路已经铺就几百年了,岁月的风雨虽说吹淡了往日的脚印,却把石板路擦拭得月光般光洁素白。你若是走近。随处可见,顺着寨中光滑的白石板路慢慢地走着,左边是石头砌成的院落,石墙上的石块间很精巧地堆在一起,没有灰浆的粘合,只是缝大的地方嵌着几块薄薄的石片,石板路也如此,一块挨着一块,很平整,非常匀称,其间错落有致。上坡的地方便是石梯。石板路很坦然,任人们在它上面踩,追赶太阳的脚步。都转星移,春去秋来,走了几百年,越走越宽,越走越亮。要致富,先修路,路是致富的先导,光凭这一点,家乡也走在时代前列。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以便成了路。”而石板路也是千千万万名人墨客的希望之路。

  孤独无聊时,思绪便回到故乡那一条条宽阔的石板路上,乡民健壮的步履在石板路上往来穿梭,他们正以最虔诚的姿势按捺住内心的喜悦,笑容情不自禁地抽根发芽,泄露出额头密密麻麻的皱纹间那沾满汗汁的秘密。

  石磨

  在我家的厢房里,有一副厚重的石磨。从我记事起,它就在不停地旋转着,像一盘古朴的唱片,永不停息地唱着古老的歌谣。

  玉米,这全家人的口粮,从它笨重的身体间缓缓滑落,碾碎的细末像鲜亮的乳汁,把每一个疲惫的日子润得金黄。磨出后要用筛子筛,细的人吃,粗的猪吃。母亲每天忙忙绿绿的,我们也要帮忙推。逢年过节,石磨更是忙不过来,家家都要准备过年料,绿豆粉、豆腐、米粉都是自家推。还用豆腐制成豆腐干、霉豆腐,香味纯正,让你越吃越想吃。暑假又要忙推魔芋豆腐、菜豆腐、米豆腐、玉米粑给我们吃。虽然累了一点,但母亲每每都是笑容满面。

  如今,我们几弟各自在外奔波劳碌,逢时过节才团聚在一起,彼此拉家常,可劳累了几百年的石磨却被冷落了。父亲说;你们要吃什么,我就拿到机器上去磨,方便、快捷。而母亲的手艺是永远学不到的。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目标发生了改变,但童年记忆却永远珍藏在心中。

  隔壁满叔家的面粉机成天轰隆隆地响着,石磨却躺在小屋的角落,孤独而凄凉。尘埃肆意地张扬,淹没了它曾有过的欢闹。但每次看到它,我的目光总能穿过岁月的长廊,遥望到母亲操劳的身影。煤油灯摇曳的微光中,母亲总是执着的从金色的秋天,步步走向生活的深处。

  时光如水,记忆永恒。石磨啊,童年生活的见证,你古老的歌唱给我多少辛酸的回忆,是故乡的一面旗帜,已将作为历史永远珍藏!

  怀念老牛

  父亲说:我家牛栏修有二三百年了,是两间大瓦房,看起来坚固、牢靠。从我记事起,牛栏里都是关的水牯,母亲说那圈只能关在水牯,不能关黄牛、母牛。牛栏一共关过三头大水牯,我最怀念那头老水牯,因为童年大部分时光是在与它打交道中度过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陪伴它走过每一个白天和黑夜,给我的童年生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老牛身强力壮,足有几百斤重。它的脑袋方方正正,圆圆的角,大额头突出,显得十分憨厚,食欲好,放它上山吃草,一眨眼功夫,它就跑得老远,去吃人家的庄稼,让你半天都找不到,故意与你捉迷藏。你别看它上了点年纪,可它力气却惊人。喜欢跟它差不多大的同伴打架,搞点小乱子,追到庄稼地里不肯走,非要捞到点吃了才走开。

  老牛特别喜欢水。我们那里有专供牛热天洗澡的塘,它爱撒欢跑进去,掀起波浪,泡在里面不想起来。饿了就去山上。青草多么芳香,可以选择最嫩最甜的草儿吃过饱。老牛干活任务重,回栏后,你还得满足它的要求,它的料筐大,要比别的牛多装一倍的料;夜草要放足,吃不饱会打圈的,或是越栏推翻草垛的。

  老牛对主人很有感情,它善良地望着你,温驯地依傍着你。可是生人走近它就低着头,歪着犄角,从大鼻孔里咻咻地喷着气,吓得人家急忙后退,它性子暴,随时都是磨皮擦痒的想打架。寨上还有一头大水牯,经常从我家门前路过,一不注意就转进龙门,与它战斗一番。有一次,它们却在牛滚塘里相遇了,水牯打架特厉害,人不敢到边,只见它们犄角对犄角相互顶撞,我吓得大哭,要是老牛打不赢,打伤打死就惨了竟然把三叔家的牛圈都弄倒了,真是可怕极了。好多人围着看热闹。这时我爸赶来,老着大棒子招呼,才解开那场战斗,祖公家的那头牛居然没打赢,犄角都断了一个,而我家牛却安然无恙,只是累得气喘吁吁。这时,我的心才落下。

  从那以后,牛的名声远扬,好些村寨都知晓我家牛大家厉害。牛生意客经常来我家逛,说是牛老了,肥得走路都困难,雨天根本不敢出门,石板路滑,再说又没人照管。我将踏上师范的征程,急需用钱。牛食量大,一天要割几大背篓草才够它吃,靠父亲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买牛的看中了老牛长相不错,犄角、尾巴生得好,五官端正,打架又凶,愿意出高价,父亲思来想去,决定忍痛刮爱,将老牛卖到富裕人家去。哥们闻讯此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告诉我们老牛卖得三千八百元整,当时轰动了整个村寨,一头牛居然能卖那么多钱,当杀一会广哟!临走那天,我们目送着老牛远行,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现在每当回故乡,总要瞧一瞧那牛圈,老牛那身躯又浮现在眼前。想它卧在月色里,毛发稀疏的它抬起头,开始咀嚼丛丛采来的鲜嫩,储藏起明天的精力,咀嚼田野上一天粗重的喘息,品尝谷穗金黄的喜悦。

  老牛一生生活在庄稼地里,在鞭影的声浪中,与劳苦庄户人一起,一步一步沉实地记录风风雨雨的经历。骨骼铮铮有声,老牛坚韧地拉动岁月、向前。目光深情成钟,老牛叮咚地饱满四季土地。

  默不作声,在夜色下,老牛的思绪却安静,像泥土里密集活跃的蚯蚓,温热的胃正反复咀嚼生活的滋味,轻轻地颤震夜色。

 

分享 |
文章录入:admin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www.cnyijing.net 版权所有:贵州省易经研究会
    [黔社字第0100-13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5200007457481524]
    邮箱:1156356446@qq.com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20077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