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题句:
赞奇葩
如画如诗易奇葩,易礼诗书浑然家。
传承弘扬易文化,皓首穷经黔易夸。
站在祖宗肩膀上,高瞻远瞩怀天下。 和平崛起梦伟大,人天合一地球家。
注:国际知名易学家,黔门多维易学派创始人黎斌同志,
的易诗,诗画易道图文并茂的大作,是文学与科学艺术相结合的
产物,文以载道,易中藏诗画,画里寓易魂,诗情画意,象数
义理,浑然一体,整体难分。特发布以飨读者。
易诗——“黎氏多维易”学派一朵奇葩
作者:黎 斌 自古以来,《易经》因其深奥玄妙而使许多人欲学无门,不敢问津。纵有扣开其大门者,也因其复杂的象数和义理,严谨的内容,玄之又玄的神秘符号,老气的学究,而使人感到单调而枯燥。如今,“黎氏多维易”学派将“诗”与“易”结合起来,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易诗”,使易经文化为之一变,学易变得简单而明晰。人们不但能在简单中获得易学智慧,而且还能收获一份文学审美愉悦。 历史上,诗与禅的融合和渗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禅诗”,不但使“禅”的内涵和外延变得“博而大”,而且也使禅学更富有灵性、生气和人情味,正所谓“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碧玉刀。”“禅诗”的创新,使得大量的诗僧在历史上留下了数量巨大的“禅诗”,使后人能够方便地走进禅的世界,感悟“禅”的大智和愉悦。同时,也使世人深切地感受到,禅师们并不是“身似枯木,心如古井”的“苦行僧”,而是有思想、有文化、才思泉涌的“智者”。 《易经》主要用于阐发哲理,属于数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国度,以其预测性和哲理性吸引人,启发社会人生;诗歌主要用于抒情言志,属于形象思维国度,以情感性和形象性感人,影响社会人生。“黎氏多维易”学派创造的“易诗”,以其创新的语言形式赢得了世人的“青睐”。诗化的易诗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使易文化一下子鲜活起来,使人们在文学审美中轻松地获得了易经智慧。 走进“易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首首“易诗”犹如一朵朵飞扬的花絮,在轻盈中从不同角度给人感悟,给人启迪。“易诗”主要由一张图片,再配上几句小诗组成。图片不经加工,取自天然;诗句也不论长短,不拘一格。每张图片都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每句诗句都蕴藏着易经的大智慧,每首“易诗”都是一个卦,将宇宙、社会、人生之“道”挂起来,使人们在多维中看得更真切,思考得更深遂、更全面。如此的“图、诗、易”融合,形成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卦中有诗、诗中有卦,卦中有易,使人们通过审视图片,吟诵小诗,从表象看到本质,从小象看到大象,从物象看到易理,从易悟中获得智慧。 比如:1、易诗——“遁去的历史,屯留的文明”(见附件,下同)。通过一张摄于贵州铜仁一乡村古寨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那段难忘的红色岁月,以及红色岁月中的古寨。同时通过两句朴素的易诗,以及诗中的两个卦:遁、屯,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沧桑美,感悟到了《易经》之“变易”智慧;2、易诗——“碾去了光阴,屯下了沧桑”。通过一张摄于乡村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破旧的碾房、一个断臂的石碾。同时通过短短两句易诗,以及诗中的“屯”卦,使读者一下子想到了那段石器文明历史,在怀念中感悟到了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和失落的文明;3、易诗——“鸟巢人巢孰大孰小,无大小;鸟巢人巢谁好谁坏,无好坏;鸟巢人巢功能同否,一样遮风避雨;鸟巢人巢结局同否,一样主去巢空。”通过一张春节期间摄于德江县乡村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栋大门紧闭的民房,以及房前一棵高树上的两个废弃的喜鹊巢。同时通过几句具有佛文化和易文化的小诗,给人们带来了感悟,使人们在匆忙中可能静下来沉思,也使人们可得思考当前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空巢、空巢老人、留守儿童;4、易诗——“坎陷不可畏,规避在于人。”通过一张秧地田中有一“地坑”的图片,以及诗中的“坎”卦,向人们展示了农民如何规避风险的场面。同时也让人们思考一个道德问题,启示人们:人在旅途,风险重重,如同地上有“深坑”一样。但只要重视风险,规避风险,终能走好人生路;5、易诗——“狭缝间求生存,孤寂中显乾健。”通过一幅摄于徒步中的图片,以及诗中的“乾”卦,向人们展示了一棵小植物在贫脊的岩缝中求生存的动人场面。同时启示人们,学习乾卦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易诗——“恒心感天地,西藏朝拜人”。通过一幅川藏路上朝拜者上千公里三步一跪去拉萨大昭寺朝拜的图片,以及诗中的“恒”卦,向人们彰显了一种信仰,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传递了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如果说,《易经》是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那么“易诗”便是通向它的幽径;如果说,易经智慧是一只神秘奇妙的宝匣,那么“易诗”便是开启它的钥匙;如果说易学枯燥无味、孤寂茕然,那么“易诗”便是一缕清风。 “易诗”是“黎氏多维易”学派潜心研易的智慧结晶,是该学派将易经文化散文化(如“易经中的母亲”、“无常”与“当下”等)后的又一创造,又一创新,它打破了常俗的、常规的学易模式和框架,从大时空的高度进行思维,从文学的角度阐释易智,别居一格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博大精深的易文化和易智慧。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