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黔易库 医易同原 人天合一 智库名家 地球村 高端论坛
举报电话:13628562406  邮箱:1156356446@qq.com
点击排行
·日核污水排海罪 麻福昌299
·壬寅过去癸卯来,自强不息莫懈怠523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章程3302
·为何炒作伪国学  麻福昌3213
·人天合一新理念  麻福昌4459
·“美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读后4531
·太极诗词 麻福昌4441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入会志愿书(新)5964
·传承创新基因云 全面创新无穷尽 138
·我的地球梦 麻福昌144
热点图片

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

第一宝典易经奇 何须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举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智库名家 >> 正文
我的苗学研究 (七~九) 石朝江
作者:石朝江    文章来源:微信聊天    点击数:1173    更新时间:2019-06-07
 

我的苗学研究

      编者:作者石朝江同志反复强调“我的回忆文稿都是现写现发的,发亲朋好友,一是共享,二是请帮助校对,发现有错请回馈给我。谢谢!石朝江”。在此将“我的苗学研究(七)、 我的苗学研究(八) 、我的苗学研究(九)转载如下 ,以飨读者。

 

 我的苗学研究(七~九)石朝江

        我的苗学研究(七)石朝江

 我在前面说过,2015年,我应重庆彭水九黎集团之邀,研究撰写苗族七千年历史文化展陈脚本。该脚本文字不能长,又要把苗族七千年的历史文化基本说清楚,应该说,这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有鉴于彭水九黎集团的诚邀,有鉴于彭水九黎城的宏伟建筑,我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知难而上,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我又查阅了大量的史籍资料和书籍,花了一年多时间,撰就了苗族七千年历史文化展陈脚本。九黎集团要求将该脚本印成一本书,我又适当的扩展了一些内容。

本来,这本书我取名为《苗族七千年读本》,但是出版社不同意,彭水县的领导建议取名为《从蚩尤九黎城说苗族》,我同意,出版社也同意。该书2019年6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昨天我还和出版社联系,现正在印书,由于印书数量大(50000册) ,要6月底才能拿到书。

我一生的苗学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浓缩在了《从蚩尤九黎城说苗族》这本书中。我是根据蚩尤九黎城的宏伟建筑来撰就该历史文化脚本的,现蚩尤九黎城正在精心策划,怎样将苗族七千年的历史文化向公众展示出开来。届时,人们要了解苗族,了解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就一定要去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

现将《从蚩尤九黎城说苗族》一书的目录录如下:

 

前言

第一单元 “东蒙”与伏羲太昊:苗族的启蒙时期

 一、我国古代东方有一个“君子国”

 二、“东方君子国”的首领号伏羲

 三、伏羲太昊首开中华文明之先河

 四、伏羲太昊建都宛丘、以龙纪官

 五、伏羲与女娲源于苗族的《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

 六、《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在苗族社区广泛传承

 七、苗族源自上古“东蒙”人的考古学证明

 八、苗族起源上古“东蒙”人的民俗印证

 九、苗族悠久的历史得到学界认同和肯定

 十、苗族先民最早进入稻作生产时代

 十一、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母体民族

 十二、中华第一陵

 十三、历代人物为伏羲鼻祖题字

 十四、伏羲时代是中国可考的历史

第二单元九黎”与蚩尤战神:苗族的英雄时代

 一、蚩尤是伏羲太昊、少昊氏的族裔

 二、九黎族最早进入中原地区

 三、蚩尤的三大发明

 四、学界对蚩尤三大发明的考证

 五、九黎部族与炎帝部族和睦相处

 六、蚩尤逐炎帝出九隅

 七、阪泉之战促成黄炎联盟

 八、黄炎与蚩尤涿鹿大战

 九、蚩尤失败的原因分析

 十、蚩尤虽败犹荣

 十一、蚩尤桎梏化为枫木

 十二、涿鹿大战的苗族板本

 十三、蚩尤余部历史性南迁

 十四、苗族尊蚩尤为英雄的祖先

 十五、蚩尤被妖魔化

 十六、河北涿鹿三祖堂

 十七、山东阳谷蚩尤陵

第三单元 “三苗”与罐兜流放:苗族衰退时代

 一、九黎余部退至长江流域建立三苗国

 二、尧与三苗首战于丹江之浦

 三、尧窜三苗于三危

 四、尧放罐兜于崇山

 五、舜干戈不用三苗服

 六、舜视三苗为四凶,分北三苗

 七、舜征三苗,道死苍梧

 八、三苗与禹合作治水

 九、大禹治水疏通九河

 十、治水成功,大禹向三苗发起灭绝性战争

 十一、学界对华夏与三苗战争的考证

 十二、残酷战争后,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

 十三、屈家岭文化当是三苗文化的遗存

 十四、苗族先民参与缔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雏形

第四单元  夏、商、周时期:苗族处“南蛮”

 一、华夷五方格局

 二、苗族处“南蛮”

 三、“荆蛮”兴起

 四、“商师征荆蛮”

 五、周昭王亲伐“荆蛮”

 六、周穆王亲讨“荆蛮”

 七、周宣王派方叔率师伐“荆蛮”

 八、东周“失控”

 九、“荆蛮”分流

 十、中原文化与荆蛮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五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苗族是楚国的主体居民

 一、楚国的建立与范围

 二、楚国以南蛮中的荆蛮为主体

 三、“大启群蛮

 四、楚争霸中原

 五、楚将庄蹻入滇

 六、楚国灭亡

 七、苗民四处逃散

 八、楚国苗巫文化

 九、楚国诗人屈原

 十、秦楚是对中国统一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

第六单元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苗族主体处武陵、五溪

 一、苗民向武陵山区流徙

 二、秦朝始建黔中郡

 三、反对王莽篡政

 四、“武陵蛮”盛

 五、刘尚遭“军没”之灾

 六、马援困死“壶头山”

 七、三国时代居东吴

 八、“流徙五溪”

 九、“荆雍蛮”

 十、蛮王“内附”

第七单元  唐宋元明清时期:苗族主体移居大西南

 一、大量苗族流向贵州

 二、“以其故俗治”

 三、“生苗”与“熟苗”

 四、雷公山“生苗区”

 五、腊尔山“生苗区”

 六、雍乾起义

 七、乾嘉起义

 八、咸同起义

 九、三大方言区

 十、贵州大本营

第八单元  中华民国时期:苗族反抗国民党统治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副总指挥——王宪章

 二、民国初期的“五族共和”

 三、海南“五·一三”大屠杀

 四、同一时期,国共两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截然不同

 五、民国时期苗族人民反抗斗争不断

 六、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滕代远

 七、红军长征过苗族地区

 八、苗族老红军代表——陈靖

 九、苗族地区革命根据地

 十、苗学三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苗族结束了苦难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奉行中华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二、苗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三、一大批苗族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四、党和政府帮扶苗族人民摆脱贫困

 五、苗族地区教育

 六、苗乡交通

 七、苗乡医疗

 八、苗族文豪—沈从文

 九、苗族省长—王朝文

 十、苗学研究成果斐然

第十单元 迁徙至海外:苗族由中国的一个民族演变为世界性的民族

 一、迁入越南

 二、迁入老挝

 三、迁入泰国

 四、迁入缅甸

 五、移民美国

 六、移民法国

 七、移民圭亚那

 八、移民德国

 九、移民澳大利亚

 十、移民加拿大

 十一、移民阿根廷

结束语

 

   《从蚩尤九黎城说苗族》这本书,基本反映出苗族700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建议广大苗族同胞、民族人类学者不防把这本找来读一读。

(续)

 

  我的苗学研究(八)
        石朝江

 

    2008年,我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巡视员;2011年,我不再担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巡视员;2015年,我满65岁后退休。巡视员只享受正厅待遇,不再参与领导工作,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我研究成果出得最多最快的是任巡视员期间和退休后。

我没能按自己的计划出版《苗学通论再论》,即“一三三”计划的最后一本书,除了与我在上一篇说的那些原因外,还与我主编两本书有关。

一是主编《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史》。2010年,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1960年建立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3年解散,1978年恢复,1979年升格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全国地方社科院都是以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为建院时间) ,院党委、行政决定编写《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史》,并提前两年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历史研究所。但一年过去了,历史研究所连个编写提纲都拿不出来,院党委书记金安江同志作急了,他找我谈话,要我亲自出马,亲自操刀。我3天拿出编写大纲,我召集历史所全体科研人员,按照编写大纲在院内外大量搜集资料,并象征的安排每一个人承担一个小节的撰写任务。此时扣去出书的3个月时间,实际编写只有8个多月了。虽然安排历史所的同志每人承担了一个小节的撰写,实际上他们交稿上来,我都要在他们草稿的基础重新大量地改写。在编写《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史》的8个月时间里,我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要完成3000字,后降为2000字,大量的表格制作交给历史所的年轻人。硬是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史》的编写任务,在庆祝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的大会上,将书发给了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外省兄弟社科院领导应邀来的不少,都赞扬《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史》编得好。该书电脑显示64万字,印成书后版面文字80万字,印精装本。我现在回忆起来,都感觉到那个时候精力真好,要是在今天,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了。

二是主编《追梦韶光黄平旧州中学老三届离校50周年师生聚会资料汇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平旧州中学虽然只是初中部的区级中学,但却是贵州的一所名牌学校。从这所区级中学走出来的人才还不少。2017年,在贵阳和凯里的一些老三届同学提议,决定举办2018年黄平旧州中学老三届离校50周年师生聚会。为了把聚会搞得隆重些,有纪念意义,组委会决定,要排好一场,编好一本书,制好一盘碟子。我自告奋勇,宣布愿意承担编好一本书的任务。我在同学群中发征文启示,同时征集历史老照片。老三届的同学还真能写,居然在一年时间内,收到老三届同学的文章30余篇,诗词80余首,历史老照片120余张。我忙碌了半年多,把同学们的诗词和文章编篡起来,待聚会完,把聚会的集体照、班级照、同学照、个人照、节目剧照等收齐后,精装画册式的内部出版了《追梦韶光黄平旧州中学老三届离校50周年师生聚会资料汇编》一书。黄平旧州中学老三届师生对这本书可满意了。

如前所述,我是把手中的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后,才启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的。不是我不重视该项目的研究,而是认为该项目太重要了,只有把手中的其他任务都完成了,才能静下心来专攻这个突破性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苗族的历史由5000年上溯到了7000年。我之所以能顺利为蚩尤九黎城撰写了苗族七千年历史文化展陈脚本,当然是借助了为该项目研究而准备的前期资料的。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5000年,是以司马迁《史记》黄帝打败蚩尤为起始的。其实,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曾明言:“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司马迁明确告诉后人,他只写“上起黄帝,至于麟止”的历史,之前还有伏羲作《易》八卦。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现,国内一些专家认为,中华文明不是5000年,而是7000年。作为中华民族中两个最为古老的民族,不仅汉族的历史渊源可以向前追溯,苗族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向前追溯。《中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就是研究苗族的早期历史,追溯苗族最早的历史渊源。

苗族史研究最权威的《苗族简史》和《中国苗族通史》,这两部著作基本理清了苗族的历史发展脉络,但由于受传统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观的影响,都只把苗族的历史渊源追溯到与炎帝、黄帝同时期的蚩尤九黎,而实际上,蚩尤九黎还不是最早的。《中国苗族通史》的作者伍新福教授是苗族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后来的研究中,认为蚩尤九黎源自太昊、少昊集团,把苗族的历史渊源向前追溯了。我的研究与伍新福教授的研究不谋而合。

   《中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这个课题,其中的第一编和第二编,就是研究论述蚩尤九黎源自伏羲太昊及少昊氏的。比如第一编第一章,就涉及到伏羲太昊的文献记载资料,苗族心史记载资料,历史学考证资料等。第四章就涉及到“东蒙”名称的由来,“东蒙”为古苗人的考证资料,“东蒙”为古苗人的民俗资料,“东蒙”为古苗人的考古学资料等。第二编第一章就涉及到记载蚩尤源自“东蒙”苗人的资料与考证,记载蚩尤为九黎之君的资料与考证,记载九黎族地望的资料与考证等。

虽然在这之前我已写文章论及蚩尤九黎源自伏羲太昊及少昊氏,但作为国家级课题来论述这个问题,这还属于第一次。当然,苗族源于伏羲太昊及少昊氏,苗族的历史渊源已有7000年,虽然我是根据大量的民族人类学资料(含中国史籍记载资料、民族心史记载资料、专家研究考证资料、考古发现印证资料) 而得出来的结论,但要做到人们普遍地接受,这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续)

 

          我的苗学研究(九)

            石朝江

 

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我查阅了大量的中国史籍记载资料、历史学家研究考证资料、民俗印证以及心史记载资料、考古发现的证明资料等,最终得出重要结论:

上古时期生活于我国东部的“东蒙”人和生活于西部的“西羌”人,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源头。东蒙—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武陵五溪蛮—苗族等;西—神农—炎黄—华夏—汉族等。东蒙是源,九黎、三苗、荆蛮等是流;西羌是源,神农、炎黄、华夏等是流。著名的涿鹿大战,是源于西部“西羌”的黄帝打败了“东蒙”人蚩尤,战败南迁的部分“东蒙”演变为苗、瑶、畲等民族。而留在原地的“东蒙”人至夏商周时被称为“东夷”,春秋战国前后全部地融入了华夏族。

我的这个重要结论,是建立在坚实的资料基础上的。实际上,在我之前,已经有一些史学家论述到这些重要的史实了。我只不过把他们零星的论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系统化而以。要说真正的知识产权,这些史实结论还应该归功于一批默默耕耘的史学家。

我们先说“西羌”源头。

6000多年前的“西羌”,又曰“氐”,是中国的一个母体性族群,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源头。历史上的西羌”已经繁衍发展成为现当代的多个民族。费孝通先生西羌”或羌族称为“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据学界考证,接受西羌输血的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傈僳族、景颇族、拉祜族、普米族、基诺族、怒族、独龙族等西羌”中惟有岷江上游地区的一支基本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顽强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依然以一个独立的民族形态一直留存到今天,这便是生活在岷江上游河谷地带的当代羌族。

中国史籍记载,炎帝、黄帝源于“西羌”。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少典之子也,姓公孙,名曰轩辕。”

《帝王世纪》:“神农氏姜性,……长于姜水,以火德王,故谓之炎帝。”

《国语·晋语四》:“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   

《左传.哀公九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 

西羌”或“氐”,族群甚多,史载凡百五十种。在今甘肃、青海、陕西地区的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勒姐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养羌、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当阗羌、滇那羌、黄羝羌等在今新疆则有西夜、蒲犁、依赖、无雷、葱芘、白马、黄牛、阿色等在今西藏有发羌、唐牦;在今内蒙古有南山羌而西南地区则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等。

上古时期生活于我国西部的“西羌”人或“氐”人,当然不是天外来客,自有其来源。但“羌人”或“氐人”的祖先又是谁?从何而来?中国史籍没有记载下来。

百度对“西羌”或“氐羌”的解读是:“羌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最早在甘青之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繁衍生息。后来他们向四方迁徙,与周围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族群。其中有一支向东迁首先进入文明社会,形成炎帝族和黄帝族;一支向西南迁移,后来形成了吐蕃苏毗羊同及域外诸羌;还有一支则仍留居发祥地——甘青高原,由于自然条件艰苦,这一支发展缓慢,从而形成羌

刘起釪在《古史续辩》中考证说:“少典出自氐,有蟜出自羌。姬姜两姓的族系渊源,是不是就上溯到生出炎、黄的少典、有蟜两族为止呢?其实还不是。少典、有蟜仍然自来,姬姜两姓的族系渊源还可以追溯得更远,那就是古代的氐、羌两族……华夏族最早的祖先分别被称为姬姜两姓的黄帝族、炎帝族,是由称为少典、有蟜的氐、羌两族发展分化出来的。”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炎帝姓姜,神话里说他牛头人身,大概是牛图腾的氏族。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黄帝族的援助,攻杀蚩尤。”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也说:“据说炎帝生于姜水,姜水在今陕西歧山东,是渭水的一条支流。从渭河流域到黄河中游,是古代羌人活动的地方。”

王钟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说:“氐羌与炎帝、黄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国语·楚语》记述,炎、黄二帝为兄弟,是少典氏(父)和有蟜氏(母)所生,黄帝得姓姬,炎帝得姓姜。”

李学勤主编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针对有人对《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存有疑意,特别强调指出:“记住自己的根在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是很重要的。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氏族制度的衰落和血缘纽带的松驰,但始祖及其发祥地,还有那些留下辉煌业绩的祖先,会通过口耳相传,纳入用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所以《国语》中关于黄帝、炎帝族源的记载,可信性是不应该轻易否定的。”

炎黄即华夏族源于西部“西羌”或“氐羌”,也得到了考古学资料的证明,李学勤主编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说:“在渭水流域和甘陕地区,早于仰韶文化的一类新石器遗址被统称为老官台文化。老官台文化的年代与中原地区的磁山·裴李岗文化相当,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年代要早1000年左右,但同半坡类型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可以视为半坡类型的前身。”

张润平在《试析古羌族与汉民族的源流》中说:先秦史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及其在古代发展过程的完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融和各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主体民族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上古时期居于我国西部的“西羌”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源头。炎帝、黄帝源于“西羌”。“西羌”是源,炎黄、华夏是源。“西羌”不仅是华夏族即汉族的祖先,而且也是我国西部众多民族的祖先。现当代西部的许多少数民族与上古“西羌”有着直接的血脉关系或间接的渊源关系。

)

 

 

分享 |
文章录入:admin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www.cnyijing.net 版权所有:贵州省易经研究会
    [黔社字第0100-13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5200007457481524]
    邮箱:1156356446@qq.com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20077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