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致中医药工作者:在第一个“中国品牌日”的公开信——兼致即将到来的易经经活动周易经节
作者:麻福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63  更新时间:2017-05-12 11:52: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公开信:致中医药工作者——

   致中医药工作者:在第一个中国品牌日的公开信

半个世纪以来长期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搞业务的中医工作者

            麻福昌

  注:兼致即将到来的易经经活动周易经节。     

关键词 不可替代 品牌 医易同原 中国 世界 优势和特色 转变观念

  尊敬的的中医药工作者:在第一个“中国品牌日”,我压抑不住激情给同道写下这封公开信,用以自勉共勉,以飨读者。

  在这里,我是为学术而来,为事业而来。不是为自己的的什么自己的私事而来。我们是战友,还是校友,更是单位同事。你在这个位置,有权有势,有行政资源。在其位,谋其政,谁的地盘谁做主,但不能够短视,不能够小气,不能够心胸狭窄,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应该能够容人,平等待人。天职所在,不能够逃避某些该负责的事,不能够尸位素餐,不作为或懒作为,慢作为。也不能够失信于人。在其位,谋其政,谁的地盘谁做主,但天职所在,不能够逃避某些该负责的事,不能够尸位素餐,不作为或懒作为,慢作为,更不能强奸民意,巴掌遮天,搞独立网王国。

  由于工作的事,有些事不得不找领导。因为沟通梗阻,我只能够在这里说,姑且让它作为你我的促膝晤谈吧。

   医易同原,研经悟道保特色是作者成立秉承的基本理念。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宝贵经典。“华夏有三易”。全维全息地关乎天地人的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就是易经这部奇书。习近平主席“中国太极文化由来已久”的英明论断,道出中国根文化的博大精深暨其优势和特色。千古以来,“易有太极”的的论浸透中华民族的血脉骨髓,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情意志。“一物一太极““物物各太极”“人天合一”(人天合一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应该敬畏天地自然,人与天地相参应,天人合一必应于人,人应该主动地顺应自然顺,向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人大因素第一)等理念,在这里,易经更是超越时代的大生态书。易经自强不息、积德行善、趋吉避凶、生生不息的生存智慧等,传递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正能量,闪烁着人类大同理想之光。
 
伏羲作易以教化人,全面地影响到一切人。在中国古代,不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大家方家,医卜星象,三教九流,江湖术士,无不延易以为学。在中国古代,各家各派,历朝历代,都把奉为各自的经典。事实上,凡是大家名家,无不学易以“张宪先生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以易中榜的高级人才大有其人,代有其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诗句)。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易经的烙印。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金名片云名片。在这里,易经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联络东西方文化的纽带。易经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是地球人类智慧的象征和标志,是地球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
 
“黄帝内经”这部中医最早的经典中,把人作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理想境界的区分。王阳明有“良知即是易”“知行合一”“人人皆可为圣人”之说,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应该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在孙真人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里有“医易同原”的真知灼见,明确教诲为医者。在拙著《易经与传统医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中,曾经明确地指出“黄帝内经就是易经的注本”的观念。医者的必修课非易不可。这是自古以来中医修德进业的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医药高等院校,高级学府,务必转变观念,必须坚持中国化,只有中国化,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中医西化是陷阱,是自取灭亡的死路,是绝路。中西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中医西医只是特色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中医西医都是人类医学发展进步的伟大成果,从自己切身体验中有所体会:201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上没必曾经发表“中西之争”,以太极表达式的观念表达过这种理念。不伦中医西医,都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在西方医学中有诸如希波格拉底誓言为代表的医德医风等医学文化,在东方有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勿药有喜”“医易同原”和孙思邈孙真人“大医精诚”为代表的中医医德医风等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医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小小寰球地球村。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大健康的伟业,也离不开这样的两个部分。作者以医为业,干读写学一辈子,以治病救人为务。几十年来,长期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搞业务,颇有亲身深刻体会:中西雌雄剑超凡,精准精湛巧亮剑,人剑合一保平安。没有必要人为地做中西之争。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健康发展和自始至终离不开和而不同的这两个组成部分。列宁说得对,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有的说和国际接轨,但是这绝非削足适履,绝非要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走中国化的中医药发展研经悟道保持特色,传承弘扬承中医药文化为健康中国服务,为中国梦服务,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是最根本的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

  人类进入21世纪,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坚强领导下,依据宪法,重新制订发展中医药政策法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将不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不能够继续容忍中医药阵地萎缩,严重乏人乏术的状态继续下去。发展中医药是利国利民的需要,是健康中国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为全人类做贡献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健康发展的根本需求。进步的需要,否则就是中国和人类的巨大损失。这的确是天大的憾事。如果这样,我们这代人何以奉献全人类呢?我们能够做对不起祖宗,而有愧于当代,有罪于后人的事吗?中医西化,弃医存药,绝对不可取的。依法治国,发展中医药,必须从经典抓起,从根本上抓起,从中医医教育这个根本抓起,根深始能够叶茂,否则铲除土壤,把根刨掉,必然根死枝枯叶落。对此切莫掉以轻心。在闲戏中我曾经跟包括博士在内者戏辩说“你学那么多,你唯独对于经典很反感。不读经典,何以奢谈“医易同原”,医道精髓?蔑视经典,满脑子只有西医的概念,何以传承弘扬发展创新,保持中医特色?中医药发展,如果中医去中国化还有出路吗?我们很怀疑那些所谓精英领头者到底要把中医带向何方?习惯于用自己的那套西医评判标准来过滤中医的东西,看不起中医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有的虽然很幸运地争得什么博士等桂冠,平步青云。真如其口口声声自诩说是发展中医吗?事实上,在我们眼里倒不如说那或许是给中医掘墓,充当中医掘墓人而已”“不懂中医经典,不学无术,媚上欺下,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以权势压人的小大人”。“不过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不言自明,这些人关心的不是中医药的传承弘扬创新发展,而是钻头觅缝为自己寻求利益最大化而已。不是吗?长此以往,中医药院校还能够培育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吗?由于对于中医药失去自信,中医学院毕业生出来后改行的不乏其人。长此以往,中医阵地能不萎缩吗?作为以医为业,半个世纪以来,长期在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搞业务的中医工作者,对于中医领域乱象,耳濡目染,自然深有体会。
 
反观以往,感慨万千。承前所言,医易同原。千百年来,便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不知易不足以言将相”“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圣人”等说。这丝毫都不过分。中医药院校,中医高等学府,有的居然舍本逐末,忽视经典,数祖忘典,开口闭口奢谈什么要培育出合格的中医药高级人才,这岂不是自欺欺人的天方夜谭吗?不知经典,何伦中医?更谈不上什么培育出大师来啊。中央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我们中医药文化工作者的具体的根本的遵循,很得人心。守土有责。习近平主席的国家安全论,文化安全必不可少。在此,对于中医医教育领域里的西化和去中国化、假大空,学术腐败、行政化等乱象,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吗?我们不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然是“家事国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在这里,任何有良知的中医药工作者都是很难充耳不闻,沉默不言的。不是吗?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党的中医药政策,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研经悟道保持特色,充分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当时旧社会消灭中医的余毒未清。有的还在利用手中的权利干起否定中医经典从根本上毁灭中医的勾当,如果任凭这种恶劣行径继续下去,祸国殃民,这是很严重的事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此做不懈的斗争,恪守天职,遵循着“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一直以来始终秉持 一直以来以一种事业心一种爱好一种信仰一种执念一种敬业一种良知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情怀一种理念一种信念一种境界一种心态,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而殚精竭虑无谓地奉献心血精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我们伟大的国度,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终于迎来中医药发展的崭新的新时代。在中医学院建院伊始就从来不乏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老辈的医药工作者中,前院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袁家玑老教为代表这批老学者老中医老教授及其后继者们,一代一代地给我们做出光辉的榜样,迈开中医学院艰难起步健康发展的第一步。中医学院的先行者们,一代一代地为后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传统,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中医学院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针对着这里曾经流行着以“当代贝多芬”为名贬斥“流行着“八十年代骑黄牛,今人反向古人求”的言论。在以袁家玑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医药工作者的领导和支持下,无可避免地会掀起一场经典与非经典之争。看来,这也许是一场无输赢没有胜负可言的没完结无休止的论争。其中医易同原、子午流注之争就是其一。当时的中医学院成为全国这场论争的渊薮之一。 
  
当时的易经研究便是滥觞于这场论争的产物。

  ……春风化雨,应运而生,中医学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法人社会组织贵州省易经研究会的发祥地的地位便不可更改地不可替代的定下来。在这里,医易同原,黄帝内经作为易经的注本,对于易经和黄帝内经等经典的深入研究,无疑是中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任何中医工作者没有任何不支持的理由。
 
回顾以往,思考中医学院的未来,作为半个世纪以来,长期在医疗教学科研搞业务的中医药工作者,深有切身体会。医易同原。我们充满自信地看待中医学院其实有若干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品牌,挂靠在中医学院的中国大陆第一家的专业易经研究法人社会组织,具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格全省性社会组织——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品牌和名片之一。研经悟道保持特色,易经黄帝内经将是我们创办“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
 
全面创新,打造品牌,保护品牌,支持品牌,加快发展品牌,互为支撑,通过几代人的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中医学院定能创造出更多的特色文化品牌来。

  人类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医学院的明天,中医药发展的未来,前程似景,前途不可限量,我们寄希望于中医学院的后继者们,努力拼搏,再接再厉,再写辉煌,再铸新篇章。更加坚定地步伐,跑步向前,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后人的成绩来。

  半个世纪以来长期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搞业务的中医工作者  

      2017年5月10日中国第一个品牌日

         在与某领导沟通失败后有感而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