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以“大手笔”打造“梵净武陵文明”大文化 黎斌
作者:黎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81  更新时间:2014-05-05 23:32: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以“大手笔”打造“梵净武陵文明”大文化

作者:黎斌

 

贵州铜仁境内的武陵山脉和梵净山,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沉积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梵净武陵文明”。境西的“乌江文明”,境东的“锦江文明”,形成了大西南的“两河流域文明”。对此,笔者认为铜仁具备打造“大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铜仁不应满足于“黔东门户”、“黔东首郡”、“佛教名山”、“梵天净土”、“蓝色乌江”、“百里锦江”、“大明边城”等等“小块文化”的打造。应打破时间、空间界线,以及区域环境的制约,志存高远,整合资源,用“大思维、大理念、大手笔”来打造“梵净武陵文明”大文化。

梵净武陵地区,不仅仅具有地理层面的重要意义,更具有文化层面的重要意义。该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具有“生态文化、人类起源文化、历史文化、易经文化、民族医药文化、佛教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八大文化优势。

首先,梵净武陵地区是世界最早的生物基因库。据考古工作者和原贵州省社科院长蒋南华教授的研究,在该地区先后发现了5.2亿年前早、中寒武纪地质年代的三叶虫、史海百合、盘水母、拉氏螺、蠕虫类、菌藻类、苔藓类和海绵、腔肠动物等古生物化石群,以及距今一亿至两亿年前的大量恐龙化石,证明该地区是“世界最早的生物基因库。”

其次,梵净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的摇篮。这里地处北纬26-34度之间,处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地带,具有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极佳地理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理坐标。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文明等古文明都起源于这条线附近。近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该地区发现了上千处距今50万年至1万余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如:津市虎爪山、新晃大桥头、靖州二砾石、澧县鸡公档、石门王家山、长阳伴峡洞、会同坛子濇、沅陵丑溪口、辰溪仙人湾、洪江倒水湾、沿河和平镇、松桃虎渡口、天柱白市镇、锦屏的茅坪镇等等。此外,从《易经》文化角度来分析,分别代表八个方向的八个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只有西南方的坤卦,字里有“生肖”,即“申”,其它七个卦均无“生肖”字。申代表猴,人是由“猴”变来的,准确地说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也就是说,在八个方向中,只有西南方有猴、有人,人发源于大西南。同时,猴子(类人猿)是沿着从树上到树下、从山上到山下、从高原到平原这样的轨迹进化发展的。因而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线也应该是从山上的狩猎文明到山下的河流文明,再从山下的河流文明到平原的农耕文明这样的自然规律发展的。梵净武陵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方、云贵高原的东坡,森森茂盛,野果丰富,禽兽众多,最适合古人类生存繁衍,因而是人类起源之源。

第三,梵净武陵地区是中华人文始祖和古帝的故里。蒋南华教授研究,该地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蚩尤、少暤青阳、颛顼高阳、帝喾高辛、水师共工和尧舜禹的生息地和最早家园。太暤伏羲公元前5800年前生于今湖南怀化洪江市辰水之滨的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生于“南楚”“黔中”,即今湘西源水流域会同县境内的连山盆地。黄帝轩辕公元前4666年生于湖南岳君山的“轩辕之丘”,亦称“寿丘”。战神蚩尤公元前4600年左右生于湖南新化县北部与安化县接壤的大熊山山麓。

第四,梵净武陵地区是厚实的历史文化沉积带。该地区处于中国中部和大西南的连结部,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在该地区融合发展,铜仁是贵州开省的“源头”,思南府、铜仁府、镇远府是贵州著名的大府,思南在历史上称为“黔中首郡”。这里还有“古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南长城”文化、“古城文化”、“苗王城”文化、“傩文化”、“红色文化”、“汞都文化”等等,历史文化十分厚实而丰富。

第五,梵净武陵地区是民族医药文化、易经文化、佛教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集散地。梵净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目前是举世闻名的弥勒佛道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铜仁”名字来源于“佛、道、儒”的融合发展;该区域明清时期的易学十分昌盛,大易学家、王阳明三大弟子中的两大弟子孙应鳌、李渭诞生在这里,贵州“五大王学重镇”中的思南、凯里位于该区域,贵州乡试开科考试的重要人物田秋诞生在这里;该区域世居民族有土家、苗、侗、仡佬等少数民族,并在这里和睦相处、融合发展。

打造“梵净武陵文明”大文化,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大视野”挖掘、研究该区域的“大文化”。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宣传、高校、社科、教育、学会、民宗等部门的协作,整合研究资源和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形成统一的、系列的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笔者正与蒋南华教授一起,协同湖北、重庆、湖南、贵州等省的十八位专家,着手研究“梵净武陵地区中华文明”这一国家级重点课题。

二、以“大宣传”理念和模式强化对外宣传。定期举办“梵净武陵文明”学术论坛或研讨会。目前,贵州省社科院、民族文化学会、易经研究会等,正在积极协调铜仁市政府在铜仁举办相关论坛或研讨会。同时,省民学会还计划将2014年的年会放在该区域的思南县召开。出版发行“梵净武陵文明”系列丛书,制作“大梵净武陵”多集宣传片。提炼特色宣传口号,进行特色宣传。笔者初步提炼以下口号:“金顶凌云浩然气”、“万卷诗书天下名”、“修道成仙梵净山”,“仙佛胜境美名传”,“仙佛胜境甲天下”、“人天合一境神圣,梵天净土最宜人”、“拜佛梵净山,养生太平河”、“高端养生何处去?贵州铜仁梵净山”、“净山净水净心灵,贵州铜仁梵净山”、“天然氧吧在哪里?贵州铜仁梵净山”、“走向未来,请到梵净山来”、“何山同居两大佛?贵州铜仁梵净山”、“四大名山供菩萨,梵净山巅供两佛”、“大慈弥勒佛,欢乐梵净山”、“释迦弥勒交接班,贵州铜仁梵净山”、“金榜题名拜何处,梵净山上‘万卷书’”、“天造地设梵净山,顶天立地亿万年”“武陵山脉何处高,梵净山高入云霄”、“梵天净土铜仁市,武陵之都铜仁城”、“九五至尊出何处?贵州铜仁‘九龙洞’”、“六龙御天在哪里?贵州铜仁‘六龙山’”、“徐福后代何处去?贵州铜仁‘六龙山’”、“天下苗王在何处,贵州铜仁苗王城”、“民族乐器国际奖,玉屏箫笛破天荒”、“北京有个‘颐和园’,‘颐和园’字出印江”、“刀山火海何所惧,苗巫特技在铜仁”等等。

三、打造“一个灵动点”和“一个制高点”。“一个灵动点”:大明边城。建议将现有的“大明边城”迁至铜仁中南门古城,并围绕这一“根文化”进行扩建,将所在区域的整个半岛打造成规模宏大的“大明边城”。“一个制高点”:梵净山。重点发展梵净山的佛教文化、易经文化、民族医药文化、养生文化和欢乐文化。

四、以“大文化”促进梵净武陵地区“大发展”。充分利用“梵净武陵文明”这一“大文化”效应,不断提升该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促进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本文作者黎斌:当代知名国际易学专家;“黎氏多维易”学派创始人;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城市金融学会铜仁分会秘书长;中国工商银行铜仁分行党委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主任)

201455星期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