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浅议贵州水书(水书易)与中华古文明的亲缘关系 韦章炳 | |
作者:韦章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61 更新时间:2014-01-25 23:59: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摘要:千百年来,贵州地域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这一地理特征注定其如巨形博物馆似的必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明。水书(水书易)正是贵州省所特有的最具研究价值的也是最神奇的文明之一,水书的核心内涵为点凶择吉、命理预测、天文历法、农事认知等,是远古的易道文化。从其字里行间,可理顺岀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谜团与讹传。 关键词: 贵州水书(水书易) 文字系统 太极 连山 华夏古文明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韦章炳:水族, 毕业于贵州大学数学系,现为中共独山县委党校理论教员,曾在独山县水书抢救办公室工作八年, 今为黔南州水书抢救专家组成员,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副理事长。 一、6000多年前的含山玉版把水书和华夏古文明紧紧连在一起 华夏古易定有关联。因《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故疑水书不仅与连山有关,且与更早的伏羲大易也有关!
二、水字与甲骨文的关系 《中国古代史》云:“中国文体之别虽繁,然大概只有二种,一有韵之文,一无韵之文而已。而有韵之文,当起于无韵文之前。盖人类既有语言,必有社会间流传之事,其后有人病其难于记忆,乃作为韵语以便记诵,再后则有文字。文字之初,不过绘画其事以备忘,久之其画乃有通行之公式,事之原委曲折,无不可以曲到而人一见而知。”②甲骨是这个“画”吗? 结合出土的许多字符并观甲骨之形体,我认为甲骨绝非华夏原始文字系统! 据《尚书·序》载:“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孔颖达疏亦云:“伏羲时始有文字以书事,故曰由是文籍生焉……。”又《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文字与天地并生焉。”可见,创生文字的目的先是为了《易》,据此推知伏羲时就已有先用于记录《易》的文字。而甲骨文仅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不过3600年的历史,此前华夏当早有文字系统! 其或仅为记录易经而问世. 见上表:水文字的“刀”显然不像甲骨文那样脱离刀型而抽象地成为文字字样, 水字的“风”更加形象,为风吹之形。而甲骨文却以“凤”代“风”,并初步步入“字”的笔画特征;水字的“死”是一个人头部朝下(不能站立,入土为安);看水字的“弓”、“ 雨”、“ 日”, 都明显感觉到它们不仅是一幅幅图画,且是典型的“人之初”的原始符号,明显 (大汶口陶纹) 要早于甲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墓葬陶器(上图)上刻划图纹, 其上部的文字“日”,和水文字一模一样,就是一个圈。中间的字为“月”,下面为“连山”,日、月为易,合之为“连山易”也。故推知这些字符至少为炎帝时期的文字。 (水文字) 然而,这些字符都十分近似于水文字。故疑水字的创制时期当早于甲骨文。特别是表中水字的“祖”字,下面的三角形即是女阴,分明为母系氏时代所造的字。此字上面是“天”,即水书的“祖”字是由“天”、“ 帝” 组合而成(“帝”来于阴蒂的“蒂”)④,可见那时只知奉“天帝(古代皇上)”为祖上,而不知血缘关系的“祖”, 更甚者,那时是以母性为祖,而不是以父性为祖。这分明是母 氏社会之风。而甲骨文的“祖”简直就是一根男性生殖器,是典型父氏时期才创造的文字。水书(水书易)八个卦象中部分水文字与汉字相近,如艮、坤,而有的却十分神奇古远,如“震”字就由三把传说是猪雷用的“钉耙”和“风”组成,分明是崇猪时代的文化遗存。(水字“雷”)风雷动, 万 物生,震也!故震位为东,象征生命蓬发。右上图为水字“雷”,也由猪神用的钉耙组成,还有水字“皇”也由分别朝天和朝天的两把钉耙组成, 寓意皇者上管天下管地也!可见这些字初创于崇猪的上古时代,其时认为猪与雷有不解之缘。特别“秋”字,水书为树木纷纷落叶的自然变化之状,而甲骨文却为人工收割的生产景象,说明水书更原始。 上表说明:甲骨文也有部分字与水书一样,这应该是相互借鉴的结果 上表说明: 水书含有大量的中原古音,说明其与甲骨文有渊源 那么豨韦和伏羲又 是什么关系呢?见右图,女娲与伏羲的中间端坐着一位似帝似佛的老人,传说此人便是豨韦,是伏羲的前辈。水书(水书易)有“猪神信息”, 暗示它真的是其时之文明。 三、水书与华夏八千年太极之谜 太极可用来阐述自然中的万物万象,故《朱子语类》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然而,太极是怎么来的,其肇根在哪里呢? 翻开贵州水书, 便可初现端倪。 《易纬·乾凿度》认为: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太极之形为气形混然一体而未分离之状态,称曰浑沌。浑沌之物即是人们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之状态为太极。刘歆曰:“太极中央元气”;王充曰:“元气未分,混沌为一”。无极始于零,太极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天地人皆通也! 也就是说在人出现之前的初始状态叫无极。人立于天地间之后,这个状态为“三才共处”,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太极。数我国历代太极,或有十余种,但能代表主体文化者仅有如下几种:一,伏羲先天易太极(当称无极),其年代约为8000-6500年前之间,是豨韦-共工-祝融时代的古易太极,其为虚圆式太极(后由四个古水字 (岀土于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8000-7000年前 的“双猪玉龙”)“山(卦)”排成八山相连之式)。虚为空白---白茫茫一片的水浪,空白为清白如水,为道家常说的“空”,此即人生悟道之最高境界。圆为无极。约公元 前327年春秋时期之易学名儒以相曰:“无极者,零也,圈也,太极者,一也,圈中正中一点也,此一点化为圈中之一谓之中,圈此分为两半,两仪生也。”以圆圈为太极,可谓意义深远:意合运动不止;形同日月阴阳!观左图双猪龙图中央正有此一似圈似点之孔,它分圆为二,边上再有“八山”环绕。这正是此说之铁证!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智慧,这里的“一”也不是数,而是“无”, 是混沌。“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道德经》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老子很清晰地说明一就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由此存在,这个一就是太极,就是“太极一炁”。何为炁? “炁”为水上之无相物。于血脉,行经络,与地脉,生五行。 值得一提的是,8000多年前的双猪玉龙上的图就是伏羲易太极,但却由水书易的“山” 排成 “一山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之式。据《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载,此时之易以坎为首卦,叫水书,是“渔”时期之易经。 (8000-7000多年前双猪玉龙图) (相当于周易的"卦")如水书易就称离卦为离山,水语念 "历散(华夏古音),离为南方午方,见最顶上水书太极图. 二,炎帝神农中天易太极,年代约为6500-3000年前之间,即夏初到商末。连山(也叫山书)和归藏所用的太极是岀土于凌家滩的含山玉版图, 此时先民已深知“地”的重要性:地不仅种岀五谷,且有地气,滋养万物!故其时的太极一改伏羲易“虚圆”之状,而为方为圆之形,并兼有既象征日月星辰又寓意群山渲泄内气的“射线”。天圆地方---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先民已把眼光放到天地和五星之上,岀土于安嶶省含山县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6500年前的“含山玉版”上和夏代陶尊等上的神图正是这一 时期的太极! ( 含山玉版) 见如下含山玉版图,玉版上有方有圆,寓意重天地。《翼玄》云:“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又曰:“盖易者,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内,浑天象也。”复云:“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观玉版神图,确有“内方外圆”的“浑天”之象!这说明含山玉版图纹定是一幅“浑天象”太极图。《皇极经世》引吴纳注:“《衍义》曰:‘先天八卦之图,圆者为天,方者为地。体分乎两,用合乎一。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结合其创制年代和“稻穗”等特征分析,可断定其为一幅含“天地万物之理”的中天八山太极图。) (4000年前夏代陶尊) (水书一页) 上页水书易为贵州省独山县天星村韦光荣先生家藏蓝本,证明此易称卦为山。 也证明水书易的“山”确为两岔山峰之形.四山相叠后即为神奇的流行于 七八千年前“八角星纹”---八山太极图.上水书易译文: 酉山凶,酉为兑为西方,为安葬凶方也。 (周易太极) (原始无极圈) 原始太极(圈中加点) 双猪龙(伏羲易太极 ) 含山玉版(连山太极) (周易太极) 四、水书(水书易)才是华夏最亘古的易经 据《九嶷山志》载《周礼》云: “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我们通常只说的先天易、后天易,而中天易却很少提及, 其实其便是连山。连山者,重山也,故重艮以为首。北周大儒朱隐曰:“《连山》,神农之易也,以艮为首。”孔颖达亦曰:“《连山》起于神农。”那么作为中天易前的先天易叫什么以什么为首卦呢? 我认为应该就叫“水书”。初来于河图。炎帝在南方将其发展为《连山》时,或已是“面目全非”,故称水书是《连山》之遗存亦是有原因的。因水族尊古尊祖,至今仍称此《易》为“泐虽”,这正是“水书”二字的华夏古音之遗存!另据第十三代水书传人韦光荣先生所说:“先祖皆称水书以坎为首卦。”⑤于是疑水书特别是“口传水书”当为华夏原始易经。笔者有此一说,主要理由如下: 因为按先天卦序表: 1乾 2兑 3离 4震 5巽 6坎 7艮 8坤便知水书--山书--地易--周天(即周至,无所不包)易之来由是有规律的⑥。即按先天卦序坎--艮--坤--乾依次发展而来的。(郑玄《易论》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复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系辞》:“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大地之道”,“知周乎万物”、“周游六虚”等语句为佐证。) 照此规律, 水书最为古远
君若再不相信, 则定难解释以下现象: (一)、对于南方水书的称谓,自古以来他族称为水书就罢了,为何水族人也称其为 “泐虽”(汉意为水书)。可见“泐虽”不是“水族人之书”之意,而是此《易》原本就叫《水书》。它与“山书”与“地易”绝非偶然并存于世,而各系不同时代的文明的产物! (二)、古人表达九星顺序时,为何总把坎列为第一星。因坎者,原始易之首卦也! (三)、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卦时,为何总将十二地支之首位的“子” 先放入坎,而却让第二第三位的丑及寅屈居《连山》首卦的艮。故推知,连山前必有一种以坎为首卦的易—《水书》(水书易)存在。 (四)、岀土于凌家滩的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版为祝融乘双龙之式,其上竟已有八山太极图,足见此时早有易经流行。据考, 古代易经首卦有 “后代欲‘超’前代”的规律:即山克水;地载山;天包地。由此推知,如果以艮作首卦的《连山》之前之还有一《易》的话,其应该是以坎为首卦的“水易”(水书易)。《悟真篇》云:“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 翁葆光注解:“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两情交媾,万物化成。”何为“炁”? “炁者水上之无相物也。于血脉,行经络,与地脉,生五行。”也就是说,水生炁,炁乃介无极与太极之间的现象,故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九九归十方。(根据“河图”可知,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因此五行顺序分别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也就是说,水才是万物之根本,故太古之易以水为名。 水者, “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夫为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水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水宁愿留在人类厌恶的低矮之地,已接近道的自然法则,故达到至柔、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乃万物不可缺少之精血,然而水却是一种极具灵性之物,时而澎湃激昂,时而羞羞答答若少女般柔弱,世间利器亦奈何不得。水蕴含着无穷无尽不可抗拒的能量。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凝而成霜;时而在低洼处静静思虑反省,时而幻化为五色祥云在空中翱翔.......总之,其善随时势而动,随天地而行,毫不勉强,这就是水的与众不同的刚柔相兼的伟大而神奇的魅力! 足见水书这种古《易》(水书易)初来于道,来于自然,“上善若水”才是我国最亘古之易道。 五、结语 对于水书创制的年代与华夏古文明是否有关联的问题,一直被广大学者所关注,按清代“西南硕儒”莫友芝先生说“(水书)云自三代之说。当知在莫先生之前已有学者研究过,并得出水书来自夏商周之结论。1942年,现代语言学家、音韵学家张为纲在《水族来源试探》一文中指出:“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 再后来,贵州著名学者万大章等学者也认为水书与古中原文化有关。我在拙著《中国水书探析》及《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也对此有论说,认为水书初创制于古代西北和中原,植根于伏羲易,此说理由如下; 参考文献: 1、《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30页 韦章炳著 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年8月 2、《中国古代史》第396页 夏曾佑著 3、《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257页 韦章炳著 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年8月版 4、《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第117页 韦章炳著中国戏剧岀版社2009年6日版 5、《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214页 韦章炳著 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年8月版 6、《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210页 韦章炳著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年8月版 7、《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 丘亮辉主编中国戏剧岀版社2009年8月版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