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水族为共工氏后裔的十四条铁证 韦章炳 | |
作者:麻福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64 更新时间:2019-09-23 20:36: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水族为共工氏后裔的十四条铁证 韦章炳 水族自称"睢(suǐ)",唐代设置抚水州后始发现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195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族称定为水族 。关于“水族” 称谓的来由,一直持多种说法,有“因好种水稻而得名” 说、 “因住水边而得名” 说、“ 因居地带水字而得名”说,近来又有“ 过去可能住睢河边,故得名‘任睢’” 说,关于为何自称"任睢",我在拙作《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坚持:水族是共工治水部族的后裔,故称谓“任睢”。 为支撑此说的成立, 特罗列相关铁证如下。 铁证一、水族自称称谓“任睢”源于共工“水神” 按水书五行读音推知:水族人自称“任睢”当释作“水人”。 《中国水书探析》:“水族自称‘任睢’,这是水语音译。睢者水也。”古代人神不分,“水人”即“水神”——共公后裔。史料称共工史居河南辉县等多地。对于“因睢水得名”之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梁敏也曾著文质疑:汉字的“睢水、睢河”与水族人的自称称谓的“睢”究竟有何关联?宋代时为何称水族居地为“抚水州”而不叫“抚睢州”? 这正说明其时公认为“任睢”即是“水人”。 不知学人们为什么要说从“睢”到“水”的转变是音的转称而不是意的翻版?
水书先生现仍读水书中的山为“散”;读水为“睢”;读虎为“夫”;读天为“听”; 读人为“任”等。这些水文字的读音与汉音甚近,而与现今水语相去甚远(现水族分别称山、虎、天为“努”、“芒”、“闷”)。这一信息不仅表明:水族先民在古代是中原华夏族,操的口音十分近似于今天的汉语(古汉藏语)。这表明水族自称“任睢” 分明就是“(治)水人”之意。而“水人”则就是“水神”共工氏的后裔。 《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三章《水族“端节”与古代“吉亥祀先农”》 载:“水族人管年节叫‘端节’,均在农历八、九月选亥日举行。” 水族自古选在农业秋收之时过“端节”,分明是庆丰收祭祀发明农耕的神农的习俗,再加上所过的九个“端节”用的均为亥日(传三都县塘州乡潘家的端节原来也是亥日),亥为猪龙,为黑云,而传说中龙却是专向天下司雨的神,水族端节的祭祀法寄意于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据此推知,水族端节当为古代祭祀先农习俗的遗存。《唐书·礼乐志》:“吉亥祀先农。”说的就是古人习惯选一个吉利的亥日(通常是秋收季节的亥日)来祭奠先农们。水族怎独传此种酷似古代祭祀先农的习俗呢?他们祭供的先农是谁呢? 共工为民治水确有大功,受万民敬仰。东汉蔡邕《独断》对其有评说:“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能平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别坛,俱在未位。土地广博,不可徧复,故封社稷。” 学界或谓共工为水神, 实为“能平水土”,史传称共工父子为土(水土)的正和社神,分别在现实人类生存和发展方面贡献巨大,功抵日月。共工、后土先被封为社,然后才到炎帝神农被封为稷,可见共工早于炎帝。水族大姓韦姓等为颛顼后裔,更是祭祀共工了。“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可见,水族为共工氏后裔。 《管子·揆度》载:“共工之王,水处什(笔者注:什为十)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说明古代的某段时期共工治水部族多在水中作业,专治理洪水,而少在陆地上生活。说明古代共工部族为治理水患,十天要有七天在水里,而只有三天在陆地上。平时生活也只能靠偶尔捉到的几条鱼儿。水族人端节祭祖只供鱼而不祭送禽畜之肉,其中原因之一当与其祖上长期只吃鱼有关。水族鱼祭说明其与共工氏有极大渊源。 不知从哪代传来,水族女性着妆十分讲究。其佩戴的银饰工艺精细至极。有银凤钗、银花梳、银项圈、银镯、银耳饰等,大有贵族之风范。今水族人常年躬耕务农,戴上银花梳、银项圈、银镯显得十分冗繁不方便,那她们为什么还要世世代代视其为至宝,非要戴上不可?原因只有一条,她们是共氏后裔,仍袭古人之风,崇拜龙,崇拜虹。上图为古共工国凌家滩遗址岀土的若干件龙和虹的饰品文物之一,其外形与功用与今天水族妇女所热衷的银饰项圈完全一样,是龙形和虹形。可见共工氏也十分崇拜龙和虹。水族世代相传:虹是龙的化身。可见水族是伏羲、共工龙族之后。 铁证五、用水书可破凌家滩(共工国)玉版图纹之谜 凌家滩遗址简介: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不少专家论证,这是古共工国遗址。 这里特别提岀的是,1987年,我国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了一座具有远古部落领袖级别的大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和一柄象征王权的巨型石斧,尤其特别神奇的是,墓主胸前摆放着一块精心雕刻的玉版和玉龟甲,玉版藏于玉龟腹中,其纹案非常奇特,玉版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中心有一个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直线均分八区,每区内各琢一个叶纹矢标,分指八方。外圆之外琢四个矢标,分指玉片四角。四边钻有小孔,一长边有9孔,另一长边有4孔,两条短边各钻有5个小孔。玉龟背甲钻有8孔,龟腹钻有5孔。玉片中心纹样与1974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彩色夏代陶尊上的纹样一般无二,均为八角星纹图案。这一绝代的神秘图纹,让诸多考古学家,易学家等炒得沸沸扬扬, 至今难有定论。我在《刍议《连山》、《水书》与含山玉版之谜》(《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详细论证了这就是一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的中国早期的太极图。即就是水书太极图。而上图“双猪玉龙” 上的一圈一点,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唯有水书中代表“卦” 的“山” 排列在东南西北方得“如山之岀云,连绵不绝” 的连山太极图,并有“一山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 之绝妙。用水书可识破共工国之含山玉版八角星纹图,这说明什么?说明水书易就是伏羲、共工易,说明水族文化起于共工国凌家滩文化,说明水族是共工氏后裔。 共工被称为北帝,以水纪德。《左传·昭公十七年》: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按《书·洪范》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结合《先秦两汉之阴阳五行学说》:“包羲氏木德——神农氏火德——黄帝土德——少暤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尧火德——舜土德——禹金德——商汤水德——周文王木德——汉高祖火德——新莽土德。”知古代新帝全按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来纪徳。由五行在八卦中的方位,我们似乎还得上古时共工水德在北方,伏羲木德在东方,炎帝火德在南方,少皞帝金德为西方之神, 黄帝土德在中原立帝之结论。并知共工发迹在大北方。 然而,新华网贵阳9月18日电(记者周芙蓉)一项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和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完成的DNA研究显示,在遗传组成上,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水族人群较其他南方民族群体与西北人群的序列更有相同性。 医学界专家在贵州水族(包括我祖后裔)64个个体线粒体DNA序列变异情况中,共检测到73个古老的单倍型类型,界定了48种不同的单倍型。科研人员对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水族中存在一些古老的单倍型类型。表明水族是和共工氏一样是一个来自大西北的古老群体。 水族独持建戌之历,以农历九月第一个亥日为新年之肇。水历按共工历的“阳终阴始”为一年之端(旦),称曰“吃端”,除夕为“戌”,新年第一天为今农历九月的第一个亥日。而其他兄弟民族的春节却是以“阴终阳始”为一年之端! 水历新年历算法:例如,某一年岁首为甲子日,六元过去以后为三百六十天,结束在癸亥日,前一日壬戌日开始祭祖,癸亥日开始过新年,在欢庆年节时不计干支,等到猴宿昏见以后,第二天开始又从甲子虚起算。这样数六元以后,第十二个月再次结束在癸亥日。于是每年都在十二月的戌日祭祖。亥日过端(年)。大约过五天以后,再从甲子虚宿的第一元第一日推算下去,如此循环不断。 在二十四节气中,水历平均每个月都含有两个节气。在水书中进行推演时,还要与干支、二十八宿相配,水书中通常以甲子,甲戌、甲申、甲辰、甲寅、甲午起头推演,算月、日、时也一样,水语称“落甲”,从第一元甲子到第七元都要从甲子数起。 《中国水书探析》中引严陵张九仪先生《地理铅弹子砂水要决》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戌也,二建皆可以为岁首,故禹之正月建寅,商汤之正月取建丑,周武之正月取建子等。”此话可解为:很古时(周)有一历建子;(商)有一历建丑,夏或夏前的颛顼时代同时有三种历法,分别建亥、建戌、建寅。三历皆为“人正之统”。 颛顼建亥,水历建戌,共工欲称帝,几乎与颛顼建亥同时另起一建戌之历,故被颛顼疑其欲“争为帝”, 后因败而水历被诬为“反历”。 详见韦章炳专著《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
铁证八、以坎为首水书是共工最古之易,且有“龙吞日”图腾 水族先民世代传承一种古易,此易不仅用象形水字记录,且以坎为首,是曰“水书”。 据《九嶷山志》帝纪《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干令开注云:“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我们常说的先天、后天,而中天便是连山,连山者,重山也,故‘重艮以为首’。”北周大儒朱隐老曰:“《连山》,神农之易也,以艮为首。”孔颖达亦曰:“《连山》起于神农。”那么作为中天前的先天伏羲易叫什么?以什么为首呢?我认为应该就叫水书,初来于河图。 据考,《归藏》以坤(地)为首卦,故名“地易”,是“小农”时期之易;此前的《连山》以艮(山)为首卦,故名“山书”,是“狩猎”时期之易。而山书之前仍有一《易》叫“水书”,其以坎(水)为首卦,是正宗河流文明之遗存。“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易道肇根在水。这种易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伏羲易! 因按先天卦序表: 1乾 2兑 3离 4震 5巽 6坎 7艮 8坤便知水书--山书(连山)--地易--周(天)易之来由是有规律的,即按先天卦序坎——艮——坤——乾依次发展而来。这里的“山书”即是《连山》。(李守力《子夏易学与帛书<易>的关系》云:“子夏曰:商闻《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复曰:“子夏明说是《易》,又说《山书》,《山书》即《连山》也。”)致于周易是否叫周天易,有郑玄《易论》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复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系辞》:“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大(编者:大乃天的笔误)地之道”,“知周乎万物”、“周游六虚”等语句为“周天易”之佐证。 水族先民为何独有这种古易呢?这与其先祖共工之职业有关,共工是官名,《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重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裴骃集解引与融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西汉时,王莽学古人之法改专管工事的"少府"为"共工",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为皇帝最信得过的人,专用易经理论预测天下大事的人,仰观九星,俯察九州,判断晴雨以及诸多象兆。共工为天文柱下工,必深知易学星占之术。水族先民独承种古易水书,决非偶然,而得先祖共世传。 水书上有道教秘传的“龙吞日”图腾,暗示龙族曾与炎帝有争斗,符合《史记·补三皇本纪》:“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此时,共工为伏羲所属,祝融为炎帝所属。 水族的水书远古“龙吞日,共礼天,工握水”的元始见证! 说明水书是原始古易的见证!更是水族人是共工后裔的见证! 共工氏天下太平时是专制造木船等木貝和玉佩及石刀石斧等工艺的强大部落,有水灾时治水,有战事时还要打仗。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水族为共工氏后裔,不仅男士袭承先祖雕玉刻石的技能,而且女士也传承了一手灵巧的纺织和刺绣手法。如三都羊安村自古传得精湛的石雕工艺,全国闻名,水族姑娘人人会绣马屋绣。从《神奇的马尾绣背带艺术为何凸显“贵族”之奢》载:“观此古代珍品,不仅看出水族先民刺绣艺术的多姿多彩,更重要地,我们还仿佛看到了此物可能是来自古代宫庭之物。”故臆断:这是远古共工氏服务于皇室而必备的技艺的遗存。 铁证十、“口传历史”古歌《鲤鱼歌》 《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水族源流考》等都记载了水族民间世代相传的与自家先祖历史有关的喻事古歌,叫《鲤鱼歌》,歌曰:“咱鲤鱼,本住长江⋯⋯庚午年,水府打仗⋯⋯一家人,逃往四方⋯ ⋯ 到乌江更遇豪强⋯ ⋯ 一家人死去大半⋯⋯夫妻俩抹眼泪...” 水族先祖的歌谣为什么要称自己为“鲤鱼”呢?这说明其祖为水神共工氏,“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管子·揆度》)。水族先祖遇到侵略打仗,为什么要称“水府打仗”呢?这正是其祖为水神共工氏之见证。至于庚午年是哪年,这里不作讨论。这里的“到乌江更遇豪强” 正说明水族先民于某一时期为了避难,逃到了贵州。 我在《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二章《水族饮酒仪式与古代国祀国宴》记述了水族民间的饮酒仪式:当菜肴备齐司罢自釀的米酒后,全桌宾主站立起来,每人都一手举起自己的酒盅,一手托举客人的酒盅,形成全桌交杯之势,并同声高唱“元——元——元——”三声,唱一次(三声)一人饮下,待第一人一口饮尽杯中之酒后,众人再同声高唱“元——元——元——”三声,第二人才饮下,如此依次唱完饮罢,宾主才同时落座敬菜。水族人的这一习俗是袭传共工 “礼天”之遗存! 这里的“元——元——元——”是何意呢?《康熙字典》载:“元为天地之大徳,所以生生不息者也,元字从二从人,在天为元,在地为仁,在人则为体之长。”《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又元始也’……”元又指开始,开端。《公羊传·隐公元年》云:“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社会在变迁,水族人再也没机会参加国祭了,故特别喜好在其年节“端节”这天等重要宴席上唱“元——元——”,“端”者,阳之终点与阴之始点也,水历云,戌月亥日阴阳即近,最宜人神对话,是以祭祖。以阴始阳终过年节(端节),庆阴之“新生”、阴之“元旦”,是典型的母系时期之文明。而当今的春节,选在春初,是庆阳之“新生”,阳之“元旦”,分明为父氏社会之文明。水族“端节”的“元——元——”之习俗, 显现上古母系社会(共工)观测天象的象征,显现华表的初始神权,也显现人们脱离野蛮和混沌表征。 《吕氏春秋·应同》载:“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复载:“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水文字的“元”字,既为三个“子”字平排站立,既似三股清气冉冉上升既寓意“三才”之气, 又似“三清尊者”从天降临。 据载, 古代国典(特别是祭天求雨)和水族人的庆宴方式一样,均有“元——元——元——”的呼唤天地之气之仪,是以润泽于万民。《列子·天瑞》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沌。浑沌者,言万物相浑沌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混沌。这个混沌之物即元气,元气未分的状态即太极。” 道教古有“龙吞日,共礼天,工握水”之说,并称道始于“龙吞日”---上善若水。水书不仅有“龙吞日”等若干龙的图腾,且好于重大庆典上高唱三声“元——”, 这三声“元——”正好是共工氏“礼天”之遗!“工握水”则指共工氏能治水患或手持道法无边的水书易。 古代国祭时,太宰也首先独自高声唱诵三声:“元——元——元——!”其意要么先呼唤天、地、人之气或恭请元始天尊降临,护佑天下大和,万民齐善; 要么意为开始,以便下步进行祭典。水族人亦称其席间高唱的“元——元——元——”也有此义。难道水族此俗真的是祭悼天尊之遗? 但传道教仅产生与父系社会,而水历却以母系社会的戌月建元。故疑道教也传承了上古时期的文化风俗! 铁证十二、水族传承水书是“工握水” 的见证 关于共工的历史痕迹,道教有“龙呑日,共礼天,工握水”之说,我们取三句话的第一个字来排列,得“龙共工”, 暗示共工为龙族。“龙呑日,共礼天,工握水”中的“工握水” 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喻示共工氏手持水书易,二是共工氏能把控水患。如今唯独水族人世代传承一种以坎(水)为首的以象形字表述的数易水书,说明水族是共工后裔。 西安之声《共工氏后裔龚氏家族,以龙为图腾,以麒麟自诩,以人为杰》称:“自古以来,龚氏家族以‘龙’为图腾,以‘麒麟’自诩,以‘人’为杰。”共工后裔龚氏原姓共,后来才加本族图腾“龙”。 水族也是龙图腾崇拜,特别是水书里的龙图腾特别多,见下图即知水族是龙族共工之后裔。《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中国现代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水神条谓:“龙王、共工、应龙、无支祁皆属水神”。 铁证十四、水族精湛的石雕技艺与共工之职 凌家滩98M30号墓大量石锛出土的情形。石锛是一种木工工具,因此这座墓的主人被认为是一名木匠的首领。在凌家滩,工匠之墓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工匠的地位也比较高。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王一级的首领墓中也会有数量相当可观的石制工具出土。 凌家滩主人依靠玉器、石器的制造技术和造船技木来开展水上一贸易,仅以此而生存。他们是一群掌握技能技巧的高级劳动者。代表着当时最为先进的生产力。从出土物件分析,其时凌家滩可能没有种水稻之类的农作物农业,但少数贵族妇女的陪葬品却有了纺轮,足见这支民族手工业何等了得。《凌家滩遗址揭科2: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载:"共工氏部落是以佩带玉璜为标志的号称为水神和彩虹的部落。……物产之丰,技术之高,刀斧之利,纵横江湖,雄视天下。"足见共工氏之强大。"这使得相对落后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部落对他们既羡慕又嫉恨,所以共工氏几乎从未有个好名声。" 凌家滩遗址岀土的装饰品类有:主要是穿戴谯身上起装饰作用的镯、璜、环、块、璧、双连璧、管、珠,以及形制较为特剃的宝塔形饰、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动物或人物形象类:主要有猪、龟、龙、风鸟、鹰、兔、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几类,数量很少;其他类:形制较为特殊。如玉版、三角形玉片、玉勺等。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国新石器文明最高的成就和最后的辉煌在良渚。故良渚遗址群的发现,其意义不亚于殷墟,而良渚遗址的年代更早于安阳殷墟两千多年。但是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年代又要早于良渚遗址,并且凌家滩文明的年代正好与良渚文明前后相接,她正是良渚文明的前奏。 水族石雕石刻技艺非常精湛,贵州闻名,见上图。其技艺与共工国凌家滩的玉雕石刻手法十分相似。故知,水族石雕石刻技艺也是共工之职的遗存。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