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挖掘水族生态文化 探索史前神秘文明 韦章炳
作者:韦章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21  更新时间:2018-12-14 15:10: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编者:水书是旷世绝学。水书易是中华民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的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第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共同源头。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文化根脉,源头活水。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内聚力,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离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万里神州尽舜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我们研究工作者特别是易经工作者紧跟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责无旁贷的自觉行动,我们绝不有丝毫懈怠。

  在此兹将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共贵州省易经研究会支部委员韦章炳同志的论文全文发表,以供研究参考,以飨读者。 麻福昌


 挖掘
水族生态文化探索史前神秘文明

独山县委党校

韦章炳

摘要:千百年来,贵州地域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这一地理特征注定其如巨形博物馆似的必雪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明。水书正是贵州省所特有的最具研究价值的也是最神奇的文明之一水书的核心内涵为点凶择吉、命理预测、天文历法农事认知等,是远古的民族文化。从其字里行间,可理顺岀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谜团。

关键词:贵州水书  文字系统  太极  连山  华夏古文明

 

一、水族简介

水族,自称rensui即,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市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南丹、宜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来宾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有少量水族人居住。

主要栖息在贵州东麓及东南麓的水族同胞, 人口虽仅有40万,但其宗教文化,习俗信仰十分神奇多样化。就时间而言,其含盖于石器时代、秦汉及以后不同时期的文明;就空间而言,其包含南方、北方乃至中原的文明。水族民间文化为何具有如此明显包容性、多极性和超时空性呢?我想这当与水族十分复杂而频繁的迁徙史有关,与水族“宁卖祖宗田,不变祖宗言”的生活习性有关,也与水族是共工后裔有关。

二、水族古文物与华夏古文明

贵州省南疆荔波县水甫寨后有一座不知多少年前的水族古墓。墓碑矮小“无字”,但却阳刻一个神奇的“△”符号(见下图),到底其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呢?

我在拙作《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解为“蒂”,因古字的阴蒂就为“△”,碑上再加“()”而成“(△)”后更加形象化--成为十足的繁殖人类的最神秘的地方。据考,古代帝王的“帝”就来于 “蒂”。再看下图红山文化--玉始祖,也是一件与水族“碑文”异曲同工的“蒂”形之物,并称曰“始祖”。可见上古人对女阴有特殊的认识和崇拜!水族墓碑为何也刻这个古老而神奇的符号呢?我认为:因水族为共工后裔,此“字”当代表共工天帝或某一位始祖(如伏羲老祖等);二也可能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这里之所以解为“蒂”,因古字的阴蒂就为“△”,碑上再加“()”而成“(△)”后更加形象化。在中国古字中,“△”还代表“六、陆”,这样看来,这个神秘符号或可指陆终老祖-----水书鼻祖韦氏先祖。据记载,这个”还有可能为华胥之渚(華渚)、伏羲、女娲三位,寓称“三危”一体的象征。这样说来,荔波县水甫寨后的这座古墓上的”越来越神奇,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了!我认为,墓碑上的这个”正是红山文化的遗存!(△)就是代表龙族始祖!(苏秉奇先生也称牛河梁女神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这应该是南方大彭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融合后再与西北红山文化曾经交汇而成的事实!

   水族无字墓碑上的(△)----女阴 

 

 红山文化---女阴(始祖)

                                           
 距此百余米处另有一座石棺古墓,碑前端立五棵人不像人树不像树的“石柱”,并且其后还另立三个“人头”模样的圆石,其代表八个孝子孝女(见下图当为六男二女)、八个佣人丫环,还是寓意“三皇五帝”呢?若说是孝子孝女,那提前放在坟边很不符合水族的习俗。水族很相信鬼神,想用“三皇五帝”来庇护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五帝中的二位女性当是谁呢?难道是女娲和祝融吗?观其特征酷似三星堆直立人,难道这刧是三星堆文化的遗存吗?

                                

    

水族古墓上的“石人”与岀土的红山文化和三星堆中的"石人"寓意完全相同

   总之,水族古墓碑和民间尚存的文物如龙头鱼身的“鲤鱼跳龙门”、 水书等可能与我国史前文化有渊源。

 

    
    

三、水族习俗与史前文明
(一) 、端节与古代“吉亥祀先农”

水族端节用在“亥”日,且于秋收季节,其间文化寓意极其深刻。《说文》亥部:“亥,荄也。十月微阳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也。一人男一人女也。……《春秋传》曰:‘亥有二首。……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段注:“其下从二人,一人男一人女,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猪是地支亥的属相,亥居地支第十二位,止于北方,属水,主黑色,属阴。所谓接者,交合也。亥者,牝牡交媾也,云雨也,儿孙繁发也。水族用亥日过端节,正是来于上古社会的猪灵崇拜、生殖崇拜。

《唐书·礼乐志》载:“吉亥祀先农。”说的就是古人习惯选一个吉利的亥日(通常是秋收季的亥日)来祭奠先农。如今,居住在南方的水族同胞,为何也专门在秋收季节且指定用亥日过端节呢?水族怎独传此种酷似古代祭祀先农的习俗呢?先农为何许人?难道他与水族先民有特殊的关系吗?

在我国历史上,谁才能称得上先农呢?据古书记载,一是神农,二是后稷。神农氏,皆称即炎帝,诸书所说神农氏之子即稷,亦即柱。他在炎帝神农氏的刀耕火种的基础上,发明了立柱定居和深耕种植,故从夏代以上人们便把他视为宗主稷神祭祀,并为后世所传诵和记入史籍。由此可见,水族端节于秋收时节择吉利的亥日祭祖,当是来于夏代的祭祀神农父子的习俗。结合《贵州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中《水族端节与古代“吉亥祀先农”》的推断,知水族端节当是古代“吉亥祀先农”习俗的遗存。

 

   (二)、霞节与古代猪灵崇拜


   三都、荔波多地水族“敬霞”,常举行于干旱年的水历九月(阴历五、六月),此节并非每年都过,而是一两年三五年不等,有时六年甚至十二年有一祭。两年一祭的多选在丑、卯、巳、未、酉、亥日举行,如荔波县的水岩村的霞节,多为六年一祭,用的是丑、未日祭祀。三都杨拱的霞节,通常十二年一祭,多用子日祭祀。

祭师令乞丐穿上白色长衫,并令两位年轻力壮者抬着一只多乳头母猪从祭坛前缓缓走过,并命乞丐用松针戳击母猪阴部,有的地方将母猪赶进有水的稻田里,叫乞丏学公猪与母猪作交媾动作。这时,水族人已完全把猪拟人化或神化起来,将其视为雷神。此举是想激怒雷神,因雷神一旦发怒,就打雷下雨了。这是古人崇拜猪的生活写照。《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云:‘豨’的读音与‘霞’很近,且‘敬霞’仪式中显然视猪为神,这应当是古代‘封豨神兽’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当来于伏羲时代。

因为个中为何要将母猪赶进有水的稻田里,这与古传“封豕(封豨)性贪婪,居于水泽之中”有关。《史记·天官书》: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焦氏易林》:封豕为沟渎,灌馈国邑。又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毛传》:将久雨,则豕涉水波。据《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周易·睽》:上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昏媾,往,遇雨则吉。这里的“涂”即是涂泥、裹水。猪裹上水就会下雨。《述异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

 

(三)、饮酒仪式与古代祭天

我在《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二章《水族饮酒仪式与古代国祀国宴》记述了水族民间的饮酒仪式:当菜肴备齐司罢自釀的米酒后,全桌宾主站立起来,每人都一手举起自己的酒盅,一手托举客人的酒盅,形成全桌交杯之势,并同声高唱“元——————”三声,唱一次(三声)一人饮下,待第一人一口饮尽杯中之酒后,众人再同声高唱“元——————”三声,第二人才饮下,如此依次唱完饮罢,宾主才同时落座敬菜。并认为水族人的这一习俗是古代国祭大典之遗存!

  这里的“元——————”是何意呢?《康熙字典》载:“元为天地之大徳,所以生生不息者也,元字从二从人,在天为元,在地为仁,在人则为体之长。”《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又元始也……”元又指开始,开端。《公羊传·隐公元年》云:“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社会在变迁,水族人再也没机会参加国祭了,故特别喜好在其年节“端节”这天的宴席上唱“元————”,“端”者,阳之终点与阴之始点也,水历云,戌月亥日阴阳即近,最宜人神对话,是以祭祖。以阴始阳终过年节(端节),庆阴之“新生”、阴之“元旦”,是典型的母系时期之文明。而当今的春节,选在春初,是庆阳之“新生”,阳之“元旦”,分别为父氏社会之文明。水族“端节”显现上古母系社会(共工)观测天象的象征,显现华表的初始神权,也显现人们脱离野蛮和混沌表征。

 《吕氏春秋·应同》载:“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水文字的“元”字,既为三个“子”字平排站立,既似三股清气冉冉上升(《水族饮酒仪式与古代国祀国宴》认为寓意“三才”之气)又似“三清尊者”从天降临。

 古代国典(特别是祭天求雨)和水族庆宴唱的三声“元——”字一样,当为开始或呼唤天地之气,以润泽于万民。《列子·天瑞》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混沌。这个混沌之物即元气,元气未分的状态即太极。”《老子》之所谓的“道”,易经所说的“太极”,均为宇宙初始时混沌无形的元气。《淮南子·天文》:“宇宙生元气。”《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万物,谓之太一。”汉高诱注:“太一,元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元神”,应该就是五行之气。

古代国祭时,太宰也首先独自高声唱诵三声:“元——————”其意一为开始,以便下步进行祭典;要么先呼唤天、地、人之气或恭请元始天尊降临,护佑天下大和,万民齐善。水族人亦称其席间高唱的“元——————”是乎也有此涵义。难道水族此俗真的是祭悼天尊? 但传道教仅产生与父系社会,而水历却以母系社会的戌月建元。

 

 

文字与中华古文明

 

观我国文字发展史和传承史,明摆着遵遁如下规律:远古以刻(勒)石记字、传承,故称曰“勒(泐) ”; 而近代却以书(写)纸张记字、传承,故称曰“书”; 现代乃至今后则以计算机打,以虚拟网络记字、传承。

    在千百年的岁月烽烟中,唯水族人仍称书为(泐) ”,为中华传承母体语音!功不可没!而以刻石模式传承(如碑文、印章等),必有反字正字相混杂,再加上古代的人工抄录行为,更难免有上下倒置或多一笔少一笔的现象。这有何怪哉?

  正因此,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曾指出,先秦文字有反写倒写左右易置上下易置等变例。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亦云:商代文字字形的方向相当不固定。一般的字写作向左或向右都可以,这种现象在周代文字里仍可以看到,不过已经比较少见,到秦汉时代就基本绝迹了。

    水字有反写倒写之迹象,不正好说明其来自秦汉之前吗?水书文字稀少,不正好凸显这种字符创制于我国的文字幼儿时期吗?更奇特的是,水书中的猪灵信息 不正好证实水书来于上古吗?《老子》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水书这么写,正从一侧面折射岀了水书对大道的态度与渊源。

 《中国古代史》云:中国文体之别虽繁,然大概只有二种,一有韵之文,一无韵之文而已。而有韵之文,当起于无韵文之前。盖人类既有语言,必有社会间流传之事,其后有人病其难于记忆,乃作为韵语以便记诵,再后则有文字。文字之初,不过绘画其事以备忘,久之其画乃有通行之公式,事之原委曲折,无不可以曲到而人一见而知。甲骨是这个? 结合出土的许多字符并观甲骨之形体,我认为甲骨绝非华夏原始文字系统!

   据《尚书·序》载: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孔颖达疏亦云:伏羲时始有文字以书事,故曰由是文籍生焉……又《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文字与天地并生焉。可见,创生文字的目的最先是为了《易》,而非农事记录。据此推知伏羲时就已有先用于记录《易》的文字。而甲骨文仅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不过3600年的历史,此前华夏当早有文字系统! 其或仅为记录易经而问世。
  因多处岀土的文字均与专用于记录古易的水文字相近似(如湖南高庙遗址石质人头上的字符等),并且水书易有口传和书写两部分,二者相互作补充方成完整记录易经条文,可见水书正是文字不发达之期的易经,再者, 我在《试析水书与连山的亲缘关系》(见《国际易经》第32)一文已详细证明了水书与甲骨文产生前的连山易有若干亲缘关系等等。于是笔者认为:目前南方水族民间尚存的这种专用于记录古代数易的正是甲骨文前的文字。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6wWfGtb5

  见上表:水文字的显然不像甲骨文那样脱离刀型而抽象地成为文字字样,水字的更加形象,为风吹之形。而甲骨文却以,并初步步入的笔画特征;水字的是一个人头部朝下(不能站立,入土为安);看水字的 “ ”, 都明显感觉到它们不仅是一幅幅图画,且是典型的人之初的原始符号,明显要早于甲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墓葬陶器(左图)上刻划图纹, 其上部的文字,和水文字一模一样,就是一个圈。中间的字为”,下面为连山,日、月为易,合之为连山易也。故推知这些字符至少为炎帝时期的文字,然而,这些字符都十分近似于水文字。故疑水字的创制时期当早于甲骨文。特别是表中水字的字,下面的三角形即是女阴,分明为母系氏时代所造的字。此字上面是,即水书的字是由组合而成(“来于阴蒂的”),可见那时只知奉天帝(古代皇上)为祖上,而不知血缘关系的”, 更甚者,那时是以母性为祖,而不是以父性为祖。这分明是母氏社会之风。而甲骨文的简直就是一根男性生殖器,是典型父氏时期才创造的文字。水书八个卦象中部分水文字与汉字相近,如艮、坤,而有的却十分神奇古远,字就由三把传说是猪雷用的钉耙组成,这分明是崇猪时代的文化遗存。风雷动, 万物生,震也!故震位为东,象征生命蓬发。左下图为水字”,也由猪神用的钉耙组成,还有水字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efwcme82

                 
                                               水字
也由分别朝天和朝天的两把钉耙组成, 寓意皇者上管天下管地也!可见这些字初创于崇猪的上古时代,其时认为猪与雷有不解之缘。特别,水书为树木纷纷落叶的自然变化之状,而甲骨文却为人工收割的生产景象,说明水书更原始。

 上表说明:甲骨文也有部分字与水书一样,这应该是相互借鉴的结果.水书含有大量的中原古音,说明其与甲骨文有渊源。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称伏羲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伏羲时代造的字在哪里呢? 据考,其时为猪图腾崇拜时代,以上这些隐含猪神信息的文字应当就是那时造的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eJi6Ujfb
 据载,猪为豕,豕为稀,我国崇猪文明当来于传说中的豨韦古帝。那么豨韦和伏羲又是什么关系呢?见右图,女娲与伏羲的中间端坐着一位似帝似佛的老人,传说此人便是豨韦,是伏羲的前辈。水书有猪神信息,暗示它真的是其时之文明,早于甲骨文数千年。

 

五、水书文化内涵与中华古文明

  水书是以坎为首的象形字记录的古易,其內涵含盖天文、占问、历史、哲学以及农事认知等。据研究,这种来自遥远时代的古籍与中华古文明特别是史前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若干亲缘关系。

(一)、四至六千多年前的含山玉版把水书和华夏古文明紧紧连在一起

    分别出土于我国洞庭湖区的坟山堡、汤家岗遗址,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以及辽宁小河沿遗址南台地的某些陶器或玉器上均见到与高庙文化完全类同的八角星纹。特别是岀土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的8000至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和4000-6000年前的含山玉片等上的八角星纹神秘图纹困扰学术界数十年之后, 我于2007年7月在首届国学岳麓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 它就是由四个同等于《周易》的的意象形水文字(相信亦为古汉字) 的围着一个正方形四边巧妙排成如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的水书(《连山》)八山太极图, 该文获此次论坛优秀论文奖,后录刊于《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据考,玉版上的一方一圆与河图洛书,与体用,与天地均有关联,其上的射线有关,而八却与气有关。原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李守力先生看到我的《刍议水书连山与含山玉版之谜》后也对含山玉版作进一步研究,他在《含山玉版玉龟奥秘新发现》中指岀:含山玉版上边的钻孔数为九,这应该是北斗九星的体现。《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有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之语,唐王冰注:上古九星悬朗,五运齐宣,中古标星藏匿,故计星之见者七焉。 应该说,这就是常说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之见证。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6qmm0N79

    水书以山为卦,且这四个象形字的正好把易经中一山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国野史也多有《三坟》(《山坟》、《气坟》、《形坟》)的记载,称《山坟》是先皇伏羲之易取象于八种山即崇山、伏山、列山、兼山、潜山、连山、藏山、叠山之说, 说明连山和水书一样,皆不同于周易而以”,综上论述,可得含山玉版上的图纹正是中天易连山的太极图。但此图核心图纹却由相当于周易的的水文字组成。据此说明水书与华夏古易定有关联。因《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故疑水书不仅与连山有关,且与更早的伏羲大易也有关!

 

(二)、水书与八千年太极之谜

     太极可用来阐述自然中的万物万象,故《朱子语类》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然而,太极是怎么来的,其肇根在哪里呢? 翻开贵州水书, 便可初现端倪。

 《易纬·乾凿度》认为: “(太极)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太极之形为气形混然一体而未分离之状态,称曰浑沌。浑沌之物即是人们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之状态为太极。刘歆曰:太极中央元气;王充曰:元气未分,混沌为一。无极始于零,太极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天地人皆通也! 也就是说在人出现之前的初始状态叫无极。人立于天地间之后,这个状态为三才共处,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太极。

  数我国历代太极,或有十余种,但能代表主体文化者仅有如下几种:一,伏羲先天易太极(当称无极),其年代约为8000-6500年前之间,是豨韦-共工-祝融时代的古易太极,其为虚圆式太极(后由四个古水字()”排成八山相连之式)。虚为空白---白茫茫一片的水浪,空白为清白如水,为道家常说的”,此即人生悟道之最高境界。圆为无极。岀土于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8000-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版图纹正是这种太极图.公元前327年春秋时期易学名儒以相曰:“无极者,零也,圈也,太极者,一也,圈中正中一点也,此一点化为圈中之一谓之中,圈此分为两半,两仪生也。以圆圈为太极,可谓意义深远:意合运动不止;形同日月阴阳!观下图双猪龙图中央正有此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6TnW0Zdd一似圈似点之孔,它分圆为二,边上再有八山环绕。这正是此说之铁证!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智慧,这里的也不是数,而是”, 是混沌。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双猪玉龙上的图为伏羲易太极

又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道德经》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老子很清晰地说明一就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由此存在,这个一就是太极,就是太极一炁。何为炁? “为水上之无相物。于血脉,行经络,与地脉,生五行。

 值得一提的是,8000多年前的双猪玉龙上的图就是伏羲易太极,但却由水书易的排成 “一山生二山,二山生三山,三山生太极”(若从八山图中央作一水平线,线上为阳,线下为阴,当轻轻顺时针转动八山图,马上有阴升阳降”)之式。据《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载,此时之易以坎为首卦,叫水书,时期之易经。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72y4Tl67
                                                                                                                        水字相当于周易的"",如水书易就称离卦为离山,

水语念"历散(华夏古音)",离为南方午方,见最顶上水书太极图.

 8000多年前的双猪玉龙版上图纹

 

      ,炎帝神农中天易太极,年代约为6500-3000年前之间,即夏初到商末。连山(也叫山书)和归藏所用的太极是岀土于凌家滩的含山玉版图, 此时先民已深知的重要性:地不仅种岀五谷,且有地气,滋养万物!故其时的太极一改伏羲易虚圆之状,而为方为圆之形,并兼有既象征日月星辰又寓意群山渲泄内气的射线。天圆地方---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先民已把眼光放到天地和五星之上,岀土于安嶶省含山县凌家滩的经碳-14鉴定为6500年前的含山玉版上和夏代陶尊等上的神图正是这一时期的太极! 

 见如下含山玉版图,玉版上有方有圆,寓意重天地。《翼玄》云: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又曰:盖易者,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内,浑天象也。复云: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观玉版神图,确有内方外圆浑天之象!这说明含山玉版图纹定是一幅浑天象太极图。《皇极经世》引吴纳注:《衍义》曰:先天八卦之图,圆者为天,方者为地。体分乎两,用合乎一。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结合其创制年代和稻穗等特征分析,可断定其为一幅含天地万物之理的神农中天八山太极图。)

                                                             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7zrq5J03                        

 

 

 

 

 

 

 

含山玉版与夏代陶尊上均有"八角星纹"----连山太极

      
上页水书易为贵州省独山县天星村韦光荣先生家藏蓝本,证明此易称卦为山。也证明水书易的确为两岔山峰之形.四山相叠后即为神奇的流行于七八千年前八角星纹”---八山太极图.上水书易译文:酉山凶,酉为兑为西方,为安葬凶方也。

 ,周文王后天易太极,时期是周代至今.太极图的特征为象征友善和谐的互纠的阴阳鱼。其中黑白二色,表示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此期先民不再认为太极把代表去掉,而以一条流动的气线来代替,这条曲线既代表又代表气,并分圆为二,巧妙分岀两条阴阳鱼来.一鱼往上游,一鱼往下窜,暗示阴阳消长之规律.

 自古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载: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邵雍亦曰: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在人心为太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朱熹曰: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之理。

综上所述,易经太极的发展脉络当为:

    
以上诸图为1.原始无极圈;2.原始太极(圈中加点);3.八山太极;4再加上星辰和大地之气;5.把代表""的用形象气流曲线分园成阴阳鱼(周天太极)

 

(三)、水书或为传说中的伏羲易

 据《九嶷山志》载《周礼》云: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我们通常只说的先天易、后天易,而中天易却很少提及, 其实其便是连山。连山者,重山也,故重艮以为首。北周大儒朱隐曰:《连山》,神农之易也,以艮为首。孔颖达亦曰:《连山》起于神农。那么作为中天易前的先天易叫什么以什么为首卦呢? 我认为应该就叫水书。初来于河图。炎帝在南方将其发展为《连山》时,或已是面目全非,故称水书是《连山》之遗存亦是有原因的。

因水族尊古尊祖,至今仍称此《易》为泐虽”,这正是水书二字的华夏古音之遗存!另据第十三代水书传人韦光荣先生所说:“先祖皆称水书以坎为首卦。于是疑水书特别是口传水书当为华夏原始易经。笔者有此一说,主要理由如下:http://blog.photo.sina.com.cn/showpic.html - 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LxdGdty6Jp7ZdNKS66
 据考,《归藏》以坤(地)为首卦,故名地易,是(种地)”时代之文明;此前的《连山》以艮(山)为首卦,故名山书,是(打山)”时代之文明。而山书之前仍有一《易》,此易当以坎(水)为首卦,就叫水书。是正宗河流文明遗存。

  古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当寓意易道肇根在水!天生”,“为无为太极,太极始生水书易也!韩康伯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水龙经》: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水中和浊,遂成山川。故以为名的原始古易可能就是人们常拢统说的伏羲易!  

    因为按先天卦序表: 1乾 2兑 3离 4震 5巽 6坎 7艮 8坤便知水书--山书--地易--周天(即周至,无所不包)易之来由是有规律的。即按先天卦序坎------乾依次发展而来的。(郑玄《易论》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复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系辞》: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大地之道知周乎万物周游六虚等语句为佐证。) 照此规律, 水书最为古远。

君若再不相信, 则定难解释以下现象:

 (一)、对于南方水书的称谓,自古以来他族称为水书就罢了,为何水族人也称其为 “泐虽”(汉意为水书)。可见泐虽不是水族人之书之意,而是此《易》原本就叫《水书》。它与山书地易绝非偶然并存于世,而各系不同时代的文明的产物!

 (二)、古人表达九星顺序时,为何总把坎列为第一星。因坎者,原始易之首卦也!

 (三)、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卦时,为何总将十二地支之首位的先放入坎,而却让第二第三位的丑及寅屈居《连山》首卦的艮。故推知,连山前必有一种以坎为首卦的易-----《水书》存在。

 (四)、岀土于凌家滩的7000年前的双猪玉龙版为祝融乘双龙之式,其上竟已有八山太极图,足见此时早有易经流行。

  据考, 古代易经首卦有 “后代欲前代的规律:即山克水;地载山;天包地。由此推知,如果以艮作首卦的《连山》之前之还有一《易》的话,其应该是以坎为首卦的水易。《悟真篇》云: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翁葆光注解: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两情交媾,万物化成。何为 “炁者水上之无相物也。于血脉,行经络,与地脉,生五行。也就是说,水生炁,炁乃介无极与太极之间的现象,故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九九归十方。(根据河图可知,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因此五行顺序分别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也就是说,水才是万物之根本,故太古之易以水为名。

 水者, “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夫为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水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水宁愿留在人类厌恶的低矮之地,已接近道的自然法则,故达到至柔、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足见水书这种古《易》初来于道,来于自然,上善若水才是我国最亘古之易道。

   、结语

   对于水书创制的年代与华夏古文明是否有关联的问题,一直被广大学者所关注,按清代西南硕儒莫友芝先生说“(水书)云自三代之说。当知在莫先生之前已有学者研究过,并得出水书来自夏商周之结论。1942年,现代语言学家、音韵学家张为纲在《水族来源试探》一文中指出: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再后来,贵州著名学者万大章等学者也认为水书与古中原文化有关。

     我在拙著《中国水书探析》及《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也对此有论说,认为水书初创制于古代西北和中原,植根于伏羲易,此说理由如下;

(一)、中国只有伏羲有口头易,水书却独承此学

    据邵雍所说;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伏羲之易无文字,那它的内容靠什么方式进行传承的呢?毫无疑问,靠死记硬背——口传,这便是一些古书中说的我国上古有口头易了。然而,水族人为何独承此俗而有口传水书呢?从伏羲易的唯一性分析,口传水书当是伏羲无字易的遗存。

(二)、水书内容浩瀚深奥,单靠弱小的水族无法在近代独立创制

   从水书数万言的卜学内容,从水书推遁时时加时减”“时顺时逆并与九星和二十八宿等层层相套的复杂程度及河图洛书的唯一性分析,这种易学在中国不会很多,更不可能是唐后水族人才独立研制这种数易。于是推知其来于古中原的古伏羲易。

()、水书存在大量的近汉音象形字

   水书卷本中大量存在近汉音象形字和纯水语象形字。这一奇怪现象不仅说明水书与汉易有同源关系,也说明水族与中原分野于相当古远的时代。我认为,从先后时间上讲,应当先有近汉音象形字,如山、水、虎和二十八宿字符等,古水语分别读,这与今水语大不相同。我在《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称水书中的这种近汉音古汉藏语。因为这种语音与今汉语普通话和南方汉语也不一样。水书为何独有这种古音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族古居中原,操中原古音——汉藏语。我臆测这些近汉音象形字,应当也是古汉字的象形体。

    我们从水书中还存在纯水语象形字和今水族人称神龛为娜干(山洞口)”推知,水族最初离开中原的时期为洞居时代。又从水字与甲骨文极其近似及其生活习俗等特征又推知,水族于后某一时期(《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中认为是夏少康时)复与中原交融并处。

()、不少水文字与甲骨文极其近似

    观水书文字,不仅有大量崇拜猪灵的上古神祗信息,且有明显的母系社会文明形迹。发展到后来,还有不少如卯、寅、癸、左、右等与甲骨文极其近似,但这些字有的已读成纯水语了,也有一些是近汉音,如卯、寅等。我认为这又说明水族与中原汉文化再次交融的见证。

()、水书有夏文化之特征

    水书不仅不同周易而称卦为山,且称连山一样有兼山和历山等,并亦有约八万言之巨。其中约80%的字符是天干地支,这与夏代的文化特征十分近似。由于那时文字稀少,故这种卜辞多为干支字符。也正因为这样,夏代许多君主皆用干支字符为名号,如孔甲等。从水书的这一(数易)文化现象分析,不难看出水书来自中原并可能源于连山。

    其实贵州水书与华夏古文明还有很多亲缘关系,就如北京大学教授张其成在《中国水书探析》序言中所的那样,我们完全可以用水书解谜中华母体文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介绍后,能激发全国志士仁人到贵州去调查、挖掘、考证,从而发现更多匿藏于贵州民间特别是水族民间的珍贵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30 韦章炳著 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8

2、《中国古代史》第396 夏曾佑著

3、《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257 韦章炳著 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8月版

4、《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第117 韦章炳著中国戏剧岀版社20096日版

5、《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214 韦章炳著 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8月版

6、《水书文化与中华断代文明》第210 韦章炳著光明日报岀版社20128月版

7、《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 丘亮辉主编中国戏剧岀版社20098月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